立足学生立场,优化活动设计,促进素养生成 ——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展示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


发布人:李璟,点击量:53 次,发布日期:2025-10-17


足学生立场,优化活动设计,促进素养生成

  ——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展示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5年10月14日下午,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教学展示活动暨浦东小学数学数字化转型研讨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枣庄校区)如期开展。本次活动以“立足学生立场,优化活动设计,促进素养生成”为核心主题,聚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这一内容,通过教材解读、学情分析、课例展示、教研复盘与专家点评的完整环节,为参与本次活动的小学数学教师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学研讨盛宴。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敏老师、闵行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陈培群老师、浦东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陆佩香老师及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学员、浦东小学数学数字化转型研究项目校教师代表、浦东小学数学精准教研研究项目校教师代表、建平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东校的汤雨青老师开展教材对比分享。她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三)》为核心,梳理出“年、月、日关系认知”“平年与闰年判断”“年历制作与应用”三大教学模块,强调本单元作为小学阶段“时间单位认识最后一课”的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时、分、秒”短时间单位的延伸,也是对抽象时间概念的认知升级。

随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的眭姝老师结合前测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团队对浦东三所学校534名三年级学生的调研显示,90%的学生知晓“一年有12个月”,但仅40%能准确说出“各月天数分布”与“一年具体天数”,且对“闰年”概念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名词层面。基于此提出“需从学生认知原点出发,用星象运动、历法历史等情境化解抽象难点”的教学建议,为后续课例的展示奠定精准学情基础。

本次活动的核心展示环节,由建平实验小学的张瑜倩老师执教《年、月、日》。课堂上,张老师以“星象运动与时间单位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地球自转成日、公转成年、月球公转成月”的科学原理,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空概念。在“大月、小月由来”探究中,她创设了“编年历”活动,将大月小月的知识转化为一个贯穿古今的“历法制定“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认知冲突中主动建构知识,同时感受历法制定背后的人文因素和历史偶然性,从而掌握大月、小月、特殊月的分布规律,实现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的转变。

针对“平年与闰年”这一教学难点,张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类制定历法时的思维过程:从简化记法出发,到发现误差,再到修正方案,深刻理解设置闰年是弥补误差的必然,体会历法是在不断追求精确与实用平衡中演进的科学成果。课堂练习环节,“牛奶过期日期判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推理”等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学习乐趣,发展应用意识。

课例展示之后,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佘天怡老师进行教研回顾。她分享了研修班团队围绕“如何让时间单位教学更具逻辑性”的研讨过程,从“星象情境引入”到“历史素材融合”,再到“生活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次打磨,旨在实现“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变。

在专家点评环节,闵行区数学教研员陈培群老师精准提炼课堂亮点,提出两大核心肯定:其一,拓宽认知眼光——课堂未局限于“年、月、日”基础知识点的记忆,而是将知识与天体运行原理历法历史文化深度结合,让抽象时间单位有了科学与人文双重支撑,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二,凸显数学思考——针对前测中“学生对月份天数、闰年规律理解模糊”的问题,课堂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从“分配365天”到“计算闰年差距”,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碰撞、自主解惑、达成共识的过程,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随后,上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敏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建议。她强调,优质课堂需精准把握“教与不教”的边界:学生已知的知识不教,如“一年12个月”无需重复;可能困惑的地方鼓励学生表达、质疑、思考,像“2月天数为何特殊?”“闰年为何四年一次?”等难点,需预留足够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她指出:教师唯有在这样的课堂磨练中不断反思优化,才能逐步提升教学境界,推动课程改革从“理念”走向“落地”。

最后,浦东新区数学教研员陆佩香老师为活动做总结。她提出,本次课例展示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从现有到将来——既解决了当前学生在时间单位学习中的真实痛点,更以“立足学生立场”为核心,探索了“双新”背景下素养导向课堂的构建路径。她鼓励小学数学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参照,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将“关注学生真实需求、培育数学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始终,让数学课堂成为推动“双新”落地的有效载体。

通过本次研修班展示活动,不仅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教学实践的交流平台,更以《年、月、日》一课为范例,清晰呈现了“从学情出发、以活动为载体、以素养为目标”的教学逻辑,为上海市小学数学“双新”落地与课堂提质注入了新的思考与活力。

                                               

 供稿:徐鸣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