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实施方式,赋能学校特色发展


发布人:李萍,点击量:233 次,发布日期:2025-04-02

优化课程实施方式,赋能学校特色发展

——王岚老师音乐高级教师工作坊及学科带头人区级展示活动纪实

2025年3月25日下午,为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浦东新区学科音乐带头人王岚老师开展了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赋能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的区级展示活动,活动分主题汇报、教学观摩、成果展演、专家点评等环节,浦东新区两类课程兼职教研员邱梅老师、浦东新区校本课程兼职教研员陆燕华老师应邀出席,全区小学“两类课程”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平教育集团部分青年教师代表也参加了现场活动。

【主题汇报】

建平实验小学王岚老师介绍了以“竹文化”为核心的《乐享竹韵——快乐竹竿舞》校本课程体系及建设成果。该校本课程采用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将竹竿舞技艺与豆包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竹纹解码、人机协同编舞、多元动态评价等实践,实现传统文化浸润与数字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为校本课程创新提供“五育融合”实践样本。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三林镇中心小学王珏琼老师通过观察实践与游戏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竹之谜”单元组织学生观察竹子生长、制作竹器、绘制竹纹样;在“初识竹竿舞”单元开展文化研学、节奏游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竹文化”的自然与人文内涵,在互动体验中了解竹竿舞的起源与民族风情。整堂课通过多维度的文化感知活动,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第二节课,建平实验小学蔡赐文老师执教的《AI律动指挥官——数字赋能与节奏工坊》成为活动一大亮点。课堂上,学生们借助豆包AI技术生成节奏图谱并创编舞蹈动作,通过“节奏接龙”游戏提升协作能力。AI系统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更助力其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跨越。

第三节课,建平实验小学王岚老师设计的《创意竹精灵》一课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深度融合。舞蹈融合传统步法与AI创编的现代节奏,“快乐竹竿舞林大会”将活动推向高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通过对竹竿舞的训练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舞蹈艺术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专家点评】

浦东新区校本课程兼职教研员陆燕华老师针对本次活动做点评。她肯定了建平实验小学依托校园竹林生态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这一做法。她认为,《乐享竹韵—快乐竹竿舞》课程以本土资源激活文化认同,以项目统整促进素养提升,以AI技术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统一。

最后,浦东新区两类课程兼职教研员邱梅老师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活动不仅展示建平实验小学在优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也为区域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课程让校园成为文化实践场域,学生在“乐学成长”中厚植家国情怀,这正是“三有”时代新人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