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进校园,解锁“依法行善”新姿势
——2025学年建平实验小学法治教育活动
9月5日是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也是《慈善法》颁布实施的第十年。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引导青少年树立“依法行善”理念,9月4日,建平实验小学枣庄校区特邀浦东新区社会组织合作促进会,为全体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慈善法》普法宣传活动。活动覆盖校区600余名学生,通过“情景体验+知识竞赛”的创新形式,让青少年在趣味体验中掌握慈善知识,厚植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注入向善的力量。
本次沉浸式体验活动围绕“小明与《慈善法》”系列情景故事展开,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实践,让学生们跟随主人公小明的成长轨迹,层层深入地了解《慈善法》在志愿服务、信息公开、慈善捐赠等方面的规定。活动尾声的《慈善法》知识竞赛,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队赛,题目涵盖多个《慈善法》的核心知识点,还特别融入2025年“上海慈善周”主题和口号等知识。赛场上,各班级代表队积极抢答、默契配合,台下同学化身“智囊团”,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让学生们在探索与互动中,将知识内化于心。
为让更多学生受益,本次活动还特别安排了现场直播,让未能在现场参与学习的同学也能跟随竞赛节奏思考答题,同步参与到《慈善法》知识普及中,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融入这场生动的普法课堂,真正实现 “不漏一人、全员参与” 的活动目标。
此次《慈善法》学习活动,是建平实验小学落实“法治进校园”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做真人,行正事”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活动打破传统法律宣讲的枯燥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法治精神,不仅让“依法行善”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更将“与善同行 海纳至善”的上海慈善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更多贴近学生需求的法治教育与公益实践形式,引导学生从“知善”“懂善”到“行善”“扬善”,成长为有法治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