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课程现状的SWOT分析

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 2025-03-18 , 124 次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课程现状的SWOT分析


优势(S)

劣势(W)

机会(O)

威胁(T)

地理环境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心地带,自然环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周边环境可能缺乏独特的地理或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理环境在教学中的应用

浦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

学校硬件

拥有三个校区,教学资源丰富,每个教室均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为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设有航天航空、机器人等创新实验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硬件设施部分存在老化现象,枣庄校区由于学生数较多,专用教室有限,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校提供了升级硬件设施的机会,以提高教学效率

技术更新迅速,现有硬件可能很快过时,需要持续的投资和更新

学校软件

办学理念深入人心,育人目标明确,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教师及家长的高度认可,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管理机制完善,运行良好,建立了法规管理与民主参与兼备的自主、开放管理机制,各项制度健全,为教师创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德育工作特色鲜明,“五育” 并举,德育渗透学科,形成了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工作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集团办学,资源共享,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均衡发展,同时提升了学校自身的办学品质。

德育工作虽特色鲜明、但欠缺高位建设引领,发展性的研究与创新后劲不足。

学校为市数字化转型实验校、区“双新”实验校等,市、区教育综改项目全面推动学校发展。

——

国家课程

能较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明确各学科的功能定位,制定了学科的发展规划,课程制度文本和教学设计等资源齐全,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围绕课程标准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了学生个体间均衡度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性把握与研究还不够清晰,研究“点”有点散,对于推进的路径不够明确。

除四五年级的劳动技术科目外劳动教育的实施未形成完整的规划

新教材实施和“数字化转型”实验校等为学校提供了参与课改的机会,探索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

教材的改变影响稳定性

地方课程

英语(一二年级):有丰富的实施经验

人工智能:学校为区人工智能项目实验校,有一定的实施基础

——

作为区人工智能实验校,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专家和最新资讯,资源较丰富

受专业限制,能执教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较少

校本课程

建设一百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多重需求,逐步形成了学校快乐系列校本课程品牌

确立“4+X”探究主题系统,以项目化方式实施探究型课程取得较好成效。

——

作为区“双新”实验校,学校积极完善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培育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支撑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略有参差

教师资源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课改理念新,专业素质高,适应性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拥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能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构建了多元研训机制,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校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不均衡

青年教师数量骤增,部分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缺乏经验,在人文素养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有待持续提升

作为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享受到更多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和校本培训机制的支持,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课程实施提供更有力的师资保障。

部分教师专业发展意愿和能力不足,同时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影响教师教学质量

 

学生情况

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学习基础较好

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

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创新能力不足

差异性带来的选择性、个性化成长

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特殊行为学生有所增加

家长配合

家长高度认同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关注子女学习

对学校工作支持配合

能提供相关课程资源和指导。

部分家长仅关注主学科学习居家桥校区家长对于子女学习关注度略低

家校能有效沟通

——

 




(可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