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
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近250名家长济济一堂聆听心理学硕士、国家高级咨询师、催眠师毛燕菁老师所作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精彩讲座。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毛老师侃侃而谈,期间她讲到了情绪的管理,沟通的艺术性……家长们在讲座结束后受益颇多,有的仍然意犹未尽,围着毛老师咨询各种教育孩子的问题,有的写下了自己的听后体会。可见,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抱着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因此,一场高质量的讲座,对于家长而言犹如春天的甘露,是他们培育孩子所急需的养分。
以下是我们所撷取的,来自于各年级部分家长的学习体会:
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当父母也是一门高深学问,我行走在这条学习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名小一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内心常常是困惑和迷茫的,而毛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引导我正确地认识培养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
孩子努力奋斗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来自于他人的评价与奖惩。毛老师用人脑的天然结构机理科学地分析了孩子不想学的根源在哪。当我们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去打击和压制孩子时,容易形成一种“创伤连接”,长此以往就会慢慢扼杀孩子的学习动力,孩子也会越来越自卑。在学龄期,孩子往往呈现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家长应该更多地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努力做到爱子七不责,管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用讲故事的方法走进孩子内心,化解他们所遇的各种难题,积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最后我想说,通过这次讲座,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与时俱进,做一个懂得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智慧型父母,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受益终身!
一3班家长
听了毛老师的讲座,获益匪浅。教育需要讲究方法、时机、场合,照顾好孩子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人脑的基本功能,情绪管理不容忽视。对照古人所说的“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反思自己过往的言行,七条里面竟然占了六条,着实汗颜。其实这七条扩展到家人、亲友、同事等人际交往关系中也非常适用。感谢学校及时为我们家长提供了这么有意义的一次讲座,所幸还来得及!
三2班家长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毛燕菁老师的讲座。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观看了毛老师的讲座,确实受益匪浅。
老师的讲座充满智慧,深入浅出,让我学习到如何走孩子的内心并给到孩子需要的支持,了解如何去提升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上了一课。其实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孩子的学习动力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却越来越小呢?因为我们没有从学习中找到轻松快乐,成功和自信。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知道用怎么样的一种行为和心态去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能欣然接受。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的喜好,然后自己在情绪和一言一行中影响到孩子,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地享受学习,从而爱上学习!
二2班家长
通过毛燕菁老师的讲座,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很多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得当,父母要学会用积极的思维去面对孩子的成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作为父母不要过度焦虑,不要只看到不好的方面,要告诉自己和孩子一起面对,给孩子支持和理解。其实孩子遇到的每一个坎,会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提升。
我们不能打骂孩子,这样给孩子心理上会留下很深的创伤,且打骂不能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肯定孩子,要从孩子身上寻找优点,并充分利用这个优点进行牵引。我们不仅要用赞许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还要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老师在讲座中讲到一个方法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孩子引入到情景中,然后和孩子交流,这样让孩子更能接受。 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回家后试用了一下非常有效。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爱子七不责,包含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在这七种情况下我们要避免责备孩子,以往这七种情况我们都发生过,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续的生活中要避免。
和孩子产生共鸣是最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那就从现在做起,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家庭,最后孩子也跟着改变了。育儿路上,任重道远,我会不断地努力!
二9班家长
通过以上家长所撰写的《学习体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有自认为的“不足”。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因此,我校作为浦东新区的家庭教育示范校,对于如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我校将与家长一起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供稿:葛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