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特色课程情况汇总


发布人:建平教育集团,点击量:2794 次,发布日期:2022-02-07


学校名称

特色课程名称

适合年级

特色课程简介

建平实验小学

经典诗文必读

1—5年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古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全校学生开设《经典诗文必读》课程,希望通过课程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积累欣赏经典诗文的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凌河小学

孝心课程

1—5年级

百善孝为先,学校德育特色课程“孝心教育”,已开展了近十年,从1.0版到2.0版,现在又向3.0版进。学校根据学情安排了每个年级的孝心课程:《爱的记忆》和《孝心记录本》。学校还利用板报推出孝心专辑,进行孝心小故事的比赛,举行孝心演讲、重阳节集会等各种形式实施孝心课程。如今,学校将孝心教育特色创建与红十字教育、绿色学校创建进行整合,从“孝”拓展到“善”、“真”、“美”;从孝敬父母拓展到独善其身、善事父母、广善天下,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金英小学

 

乒乓

1-5年级

作为浦东新区乒乓传统项目学校,金英小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国球进校园,把体教结合融入校本课程,旨在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以球健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球促智,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为此,学校实施“普及+特长”,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低年级每周一节的乒乓课,中高年级每周一次相关社团的开设,逐步建设了一支乒乓运动员梯队,并在市区各项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系列乒乓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从各方面都充分感受国球的魅力,“小球耀金英”,校园文化已然形成。

建平临港小学

《向深海进发》课程

 

 

 

《向南极进发》课程

 

 

 

《海洋寻宝》课程

 

四、五年级

 

 

 

三、四年级

 

 

 

二、三年级

引领学生关注海洋,关注深海,关注陌生领域的探索和发现,更好地推动国家“陆海统筹”的战略实施,促进其海洋文化视野发展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

通过学习南极科考的第一手资料及近年来我国南极科考成效,来丰富学生关于南极的知识,激发其对南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深海生物的基本知识、海洋生物在自然界的生物圈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增强其保护自然意识。

香山小学

《基于“育美”实践的“水墨•江南”特色课程建设》

 

 

 

 

 

二-五年级

本课程通过有效开发与利用上海及江南地域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以儿童水墨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学校特色课程,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与造型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个性精神。

目前学校已完成了“水墨•童谣剧”、“水墨•灶花墙”、“水墨•土布幔”和“水墨•纸伞林”的研究,并编印了相应的学生手册。

新港小学

《我爱篮球》

 

 

 

 

一至五

篮球是新港小学传统的优势项目。在多年来对篮球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训练经验,师生们也形成了对学校篮球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学校以篮球教学为抓手推进全校体育工作,根据“业余发展和课程普及双管齐下”的指导原则,我校开发了《我爱篮球》校本课程并以课程为抓手坚持常规课堂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和校际竞赛等相结合的模式推动篮球项目的开展,将篮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在以“团结、协作、拼搏、奋进”为核心的篮球精神的激励下,学生的各项优秀品质得以培养。

书院小学

绿色农田植物系列校本课程

 

 

 

二---四年级

书小“绿色农田植物”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主要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农田植物的科学启蒙,让学生从小有机会接受科学种植和管理的熏陶。作为小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农田植物”校本课程,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以科学学习为重点,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引领学生亲近农田植物,感受农田种植奥秘,逐步养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不断增强探究农田植物的兴趣和欲望。并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学习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最终有效促进和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能。

 

东荷小学

1.武术特色课程

 

 

 

 

 

2.美术特色课程

三、四、五年级

 

 

 

 

三、四、五年级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武术校本课程教案并定期修订,特聘了国家武英级运动员为学校武术教练,同时定期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术专家教授来校指导课程及训练。

2021年,我校参加的武术秀、武术操、全校广播操,集体武术套路比赛等项目纷纷亮相赛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东荷学子的飒爽英姿和昂扬斗志。   上海市在线武 术秀、武术操、新区全校广播操比赛全部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小队员们还经常受邀参加上海市、浦东新区及街道组织的各类艺术节表演,并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校美术教研组教师在校领导的筹划、支持下,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批次开发了《东荷小学育美系列资源包》(1-5册),目前已印刷成册,以该系列资源包为基础开设的美术拓展课,在学校1-5年级有序开设,是支撑我校美育特色的重要基石。

 

大团小学

锣鼓书

 

 

 

 

 

一至五年级

锣鼓书发源于我们浦东南汇地区。2004年锣鼓书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我校成为了锣鼓书艺术培训基地, 2014年又被挂牌为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019年成为浦东新区戏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学校。

在学校领导的鼓励支持下,2008年在学校成立了由三、四年级学生为主的锣鼓书表演队,我们特地聘请了国家级锣鼓书继承人——康文英老师来校指导,学校音乐老师邵立立虚心拜康文英为师,邵立立老师出身于享有“大团太保窝”之称的大团锣鼓之乡,幼时受大团镇上鸿翔楼茶馆锣鼓书艺人的说唱艺术影响,有了初步的认知。1996年自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于大团小学担任音乐老师。2005开始,经常被大团镇文化中心抽借接受锣鼓书培训、节目排练,多年的“说、表、唱、做、击”艺术实践,使她深深爱上了锣鼓书。2005年起大团小学被区命名为“锣鼓书艺术传习基地”,使她有幸热衷于少儿锣鼓书教学,少儿锣鼓书表演,并为大团小学和大团镇在区里、市里赢得了好多荣誉。从而使她认识到做好锣鼓书传承工作,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脉保护传承的担当与责任。为此,她为锣鼓书艺术的保护传承已经15年头。在康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邵立立老师参加了一些锣鼓书的比赛。2005年表演的锣鼓书“三约杏花村”参加上海市消防系统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2006年表演的锣鼓书“高镇长请客”参加南汇区创作节目汇演获得一等奖;2007年表演的锣鼓书“和谐社会新农村”参加南汇区创作节目汇演获得一等奖。

康文英老师每周一、五下午的兴趣课对学生进行锣鼓书项目培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周二、周三、周四由学校的锣鼓书负责人邵立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日常训练。从2017年开始老师们又从一、二年级学生中挑选有文艺特长,有学艺兴趣的学生,成立锣鼓书后备队,进行阶梯式培训,先易后难,提高学生求知学艺的兴趣。2008年至今已培训学生800多人次。老师们从如何站立、怎么拿锣、怎么捏棒、怎么击锣、怎么敲鼓到每句歌词,每个字的发音都认真细致的教给学生,经过了手把手,口口相传,学生从零基础到能登台表演。特别是陈思姚、唐丫丫、夏欣怡这三位小朋友在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第五届“唯实杯”上海市青少年曲艺大赛,获得了“曲艺之星”称号。2019年6月浦东新区教育局举办了49所戏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学校参与的戏曲文化教育新闻发布会、推进会、成果展示、授牌。同时,举行了《浦东新区中小学戏曲教育通识读本》(试用本)的首发式。

为提高公众对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渠道,让非遗项目走进社区,与市民进行零距离接触,使非遗文化更好地扎根在社区,营造全面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2020年10月24日下午,大团小学锣鼓书表演队代表大团镇参加了在老港镇举行的“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2020浦东新区“非遗在社区”成果巡回展的演出。孩子们的表演活泼可爱,精彩无比,赢得阵阵掌声。

2020年10月,锣鼓书《小铃铛》被选上参加“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的展演。

2020年11月新创编的锣鼓书《外婆放法宝》进行了录制,本次比赛采用了线上报名和评选的方式进行。

金新小学

《生态与生态系统——走进身边的生态》

 

 

 

 

 

 

三年级

《生态与生态系统——走进身边的生态》一书是我校与德国帕绍大学、德国汉斯基金会、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合作完成的一本生态教育活动用书,此书强化生态环境教育、凸显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及生态素养的培养,此书不仅作为我校生态教育的活动用书,同时也作为中德环境教育项目用以辐射偏远地区环境教育的参考书之一。

向阳小学

1、《桃之源》课程

2、《桃之美》课程

3、《我爱家乡水蜜桃》英语校本课程

4、探秘《桃文化》—探究型课程

5、《桃之韵》课程

6、《我爱家乡水蜜桃》德育课程

 

 

 

 

 

三年级

一年级

四五年级

 

一到五年级

二年级

四五年级

三四五年级

1、“桃之源”校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大团种桃历史演变的教材。通过追溯大团种桃的历史,挖掘大团果农勤劳、智慧的种桃趣事、带领果农共同富裕的先进人物及种桃文化,赞美大团果农开发新品种、钻研新技术、拓宽新营销模式的进取精神,弘扬大团的桃文化。让学生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善于开拓思路、不断实践创新,才能做好一切事情的道理。

2、《桃之美》课程是根据大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家种桃园,庭前门后,放眼即桃园的资源优势,结合音乐、美术等课程而开发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如桃树的生长过程、桃树从小到大、一年四季又需要怎样的管理、桃子又是如何长出的?桃子的营养价值以及桃树、桃花、桃子所延伸出来的资源。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一些实际操作能力,注重热爱家乡之情。

3、《我爱家乡水蜜桃》英语校本课程,是以大团当地特产水蜜桃的种植管理、生长规律、水蜜桃的特点等为载体,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要求,以英语为文本呈现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取之于学生熟悉的家乡特产,便于对英语的理解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本教材共有10各章节,每章节根据英语学科的要求设计为5各部分。分别以学习单词,操练句型、阅读理解、活动运用和以知识讲解为主的小贴士五个部分。

4、《我爱家乡水蜜桃》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缩短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此,我校《我爱家乡水蜜桃》德育校本课程主要是把大团的桃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这不但能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可以传递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因此我们想通过对桃文化的研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以至热爱这一方水土。

5、探秘《桃文化》探究课程是一门基于学校地域资源而开发的探究课程。课程围绕大团水蜜桃的生长、管理、科技种植、储存、销售、品牌等特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开发了适合四五年级学生观察、探究的一系列主题项目,供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课程共分“春暖花开篇、盛夏收获篇、秋冬养护篇”三个篇章,十六个主题。通过开展这系列主题项目的探究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调查、探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金陆小学

《智慧农业》探究型课程

一——五年级

学校秉承“七彩的童年 成就未来的你”办学理念,力求通过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丰富学生的爱好与经历,完善学生的人格与理想。学校重点研究了探究型课程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并根据探究型课程不拘泥于知识的完备性而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不拘泥于预设的严谨性而更加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不拘泥于单一文化的继承性而更加注重个体经历的过程性与体验性等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开展了基于STEAM+智慧农业的探究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