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课题策划方案
建平实验小学 徐 屹
研究目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材的艺术美,还能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意义。因此,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智力与思想开发的最佳阶段, 此阶段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底蕴魅力。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
2.探索引导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谬,重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
惯,体味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3.探索和总结出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
研究主要内容
1.对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点内容及教育水平进行梳理和文字描述,形成体系;
2.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创新课堂教学目标的深入设计,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四个维度,通过“有意渗透”、“有序渗透”、“有机渗透”这几种形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创新语文学科中的作业设计和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多途径、多方位等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
4.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将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建立更有针对性和完善性的评价体制。
研究人员安排
组长:徐屹
组员:朱雯君、毛奕欣、顾芸芸、裘佳、许中锋、陆思凡、韩嘉婷、丁菁菁
四、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21年9月):收集文献,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及教育水平进行梳理和文字描述,形成体系。成立课题组,分配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整合教材内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鲜明的课题,从德育渗透的角度梳理分类,开展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完善上述工作,并进行中期小结。
第四阶段(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总结课题,完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