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宣传普及 法制宣传

2019年建平实验小学《经典诗文必读》课程

发布者: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9/9/2 11:14:00

    

一、课程的总体设想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诵读经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归属感,已成为教育同仁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1、课程定位

希望通过经典诗文必读课程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孩子,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积累欣赏经典诗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2、课程理念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的经典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蕴含着高尚的人格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因此,开设本课程符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

2)以往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多文化积淀过浅。因此,开设经典诗文必读课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

3)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一旦忽视了这一教育良机会使学生的发展终身遗憾。因此,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设经典诗文必读课程,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设计思路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校在一到五年级开设经典诗文必读课程,把学生分为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年级)三个年级段,并提出分段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每一册都包括课内(《九年义务制教育语文教材》一—五年级中所有的古诗)和课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自选诗、词、曲、赋等)两部分。其中课外部分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分步选择。

 

二、课程计划

1、总目标

1)通过本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积累欣赏经典诗文的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2)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创设浓厚的班级诗词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语文特色,建设书香校园。

3)通过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增强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发展

2、具体目标

低年级主要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诗文的愿望和兴趣,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中年级主要会积累和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并初步理解诗文中的字词的意思,诗文的大意。高年级要能够了解诗文的表达方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行运用。

 

低年级目标

1喜欢经典诗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2会根据拼音拼读所选经典诗文。

3努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姿势正确。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30首。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有条件的背诵一部分。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上),有条件的背诵一部分。

 中年级目标

1对经典诗文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诗文,会背70首(篇),自主背诵《弟子规》下。

3能初步了解经典诗文的大致内容。

4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能在经典诗文诵读时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高年级目标

1有较强的阅读经典诗文的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诗文,会背100首(篇)

3能借助注释、翻译,自行理解经典诗文。

4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能根据表达和作文的需要,运用经典诗文。

 

3、课程设置

经典诗文必读的形式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后诵读两部分。课堂教学采取团体教学形式,利用语文课及语文拓展课进行教学。课后诵读采取老师作业布置和家庭家长辅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按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设置。

每个年级段每两周1课时,每课时以35分钟计,每学年按新授36周计,共18课时。

 

4、内容与要求

 ■采用形式:课堂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

年段目标与要求

课内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一—五年级)

130首

低年级:培养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初步学习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背诵30首诗。

中年级:养成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积累。背诵70首诗。

高年级: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100首诗。

课外

《三字经》、《弟子规》、校本教材中的词曲、古文11篇

低年级:培养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初步学习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自主选择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上。

中年级:养成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积累。自主选择背诵《弟子规》下、校本教材中的词、曲。

高年级: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自主选择背诵古文11篇。

 

三、实施过程  

1、课程实施原则

1)目标定向原则。

课程组织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来进行,选择有利于目标实现的课程组织方式。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科学而艺术的引导,因此应该把课程组织成为教师主动引导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

3)家校合作原则

学生的诵读活动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在家中也起到共同学习,监督检查,鼓励的作用,使诵读经典课程延伸到更广阔的的天地。

2、课程实施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经典诗文的知识。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经典诗文的知识、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讲授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对话法

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组织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自由交换看法、以多样化观点创造性地探讨、使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3)榜样引导法

教师利用学生的模仿意识,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与学习,使内心受到触动与认可,去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激发自我积极的心态与行为,提升自我欣赏、自我激励的意识。

3、课堂研究扎实有效

我们将经典诗文的教学分成了三个板块:语文课、阅读课和语文拓展课。课本中的古诗教学落实在平时的语文课中。每2周课表上的阅读课就进行其他经典诗文的教学。首先制定出了每条年级《阅读课实施计划》包括目标和进度表2部分,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明确要求,严格按照进度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每个学期或学年都会有语文老师开设阅读公开课,进一步探索如何诵读经典诗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方法,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学生阅读习惯,从而优化校园读书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经验。

此外,我校的拓展课时间,我们的语文老师开设了精彩纷呈的经典诗文拓展课,形成了经典诗文系列。

4、《书香护照》保证效果

为了对于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情况予以评价,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我校创新出了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评价方式,即《提高语文素养学习护照》,简称《书香护照》。每位学生人手一册,上面罗列了五年内所有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文篇目。课堂里老师教,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前自学。在家先背给父母听,过关了,由父母签名。再背给老师指定的小老师听,过关后敲上过关章,等积累到规定的数目,就可以成为书香小学士、书香小硕士和书香小博士

5、积极开展多项活动。

把诵读中华古诗文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古诗文“诵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诗歌朗诵会、赛诗会、经典诵读展示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无论是升旗仪式还是红领巾电视台或者是校报,我们都时刻宣传“诵经典,促阅读”的理念。经典诗文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四、预期效果

通过《经典诗文必读》这门课程的开设实践,以及相关活动我们希望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提高语文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希望学校的语文学科建设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希望这门课程的开设实践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不仅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也希望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希望通过此课程的开设与实践能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希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

希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诵读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五、实际成效

1、我校语文老师都有了一本校本教材,这本书凝聚了全校语文老师的汗水和智慧。

2、培养了学生吟咏古诗,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3、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在诵读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逐渐增加,同时我们还发现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4、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在活动中,学生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古诗文运用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5、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则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6、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我们就利用诵读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参加,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悦乎!

7、提高了教师素质,丰富了教学内容。全体授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取长补短,他们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教师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睿智每位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

8、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现在我校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课间、课下,常听到班级诗词阵阵、书声朗朗。诗画装裱之后悬挂各个楼层,使整个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六、未来展望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经典诗文必读》这门课程继续延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而且作为金杨学区的领头学校,我们也早已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兄弟学校分享,相信我们的研修力量能辐射周边学校,让整个金杨学区的孩子们都收益匪浅。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