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与时政同频 传承与创新共振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探索“新闻课堂”育人新模式
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 2025-04-27 , 137 次
思政与时政同频 传承与创新共振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探索“新闻课堂”育人新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建平实验小学秉承“思政与时政同频、传承与创新共振”的核心理念,结合“大思政课”创新实践,深度挖掘新闻时政资源,积极建构“新闻课堂”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
以时政新闻为基,筑牢大思政之根
学校利用午会、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收看浦东新区大思政新闻课堂资源包中的时政新闻,关注近期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了解了我国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及改革成果,宣传政策导向,彰显国家实力。同时,学生们也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学生们在分析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深化了政治认同,实现了思政教育与时代脉搏的同频。
学校将时政热点与传统文化实践深度融合,在第一个非遗中国年热度未减之时,组织“雷锋精神薪火传,非遗瑰宝绽新颜”爱心集市,将传统文化和雷锋精神有机结合,让传承发扬和志愿服务根植童心。学生动手拓印复刻《雷锋日记》经典语录,编织七彩手环凝聚团结协作匠心,着汉服、制漆扇、做香囊、玩投壶……活动以传统为纽带、以时政为内核,让思政教育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绽放时代新意。
以文化自信为魂,扬文化创新活力
学校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有机结合,张蕾老师执教《哪吒之魔童闹海》提供了实践范例。课堂以新春票房霸榜的同名电影为切入点,纵向对比封神演义《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人物和故事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影片中的建筑风格、人物的服饰、敦煌飘带、三星堆青铜纹样……如此种种,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教学设计了复述故事的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课堂中的相关视频,了解到饺子导演及创作团队凭借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在创作过程中攻克了诸多难题,击败了许多困难,才打造出了一部高质量的动画电影。而从医学专业到动画导演的饺子导演,他自身成长的巨大转变也充分启示学生,人生道路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敢于突破自己,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讨论板块,学生边学边悟,真挚的热爱、执着的追求和咬着牙的坚持,最终造就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当然,真正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使命。
以素养评价为径,育知行合一少年
学校创新开发“新闻智慧卡”时政素养评价体系,将年度时政热点转化为:“趣游新闻谷”、“探秘新闻林”、“乐行新闻湾”和“智闯新闻岛”四大情境闯关模块。后续学校将通过“六一时政游园会”新闻探险,让学生在收集时政碎片、破解热点密码的过程中,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内化为责任担当、行动实践。这种游园会形式的思政课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使时政学习从任务驱动升华为成长自觉,培育好读书、乐实践、知行合一的建实少年。
学校立足“课程重构、文化解码、评价革新”持续发力:通过系统优化时政课程内容,将时政要闻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借助文化解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评价革新,建立多维立体的育人成效评估方式。建平实验小学以“新闻课堂”为载体,加强思政时政的资源联动、传承创新的有机融合,在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之路上执着前行。

(可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