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四: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 2025-03-18 , 176 次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背景

(一)政策要求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正式颁布。这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实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课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参考《上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框架(听取意见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一校一案”,制定校本劳动课程,优化实施课程方案,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培育“核心素养”,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情分析

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甘于奉献、专业素养扎实、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现有在编教师279人,平均年龄39.4岁。研究生学历39人,占全校教师数14.0%,本科学历226人,占81.0%,大专学历14人,占全校教师数5.0%。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占0.7%;高级教师17人,占6.1%;一级教师111人,占39.8%;二级教师142人,占50.9%;未评职称7人,占2.5%。学校现有区学科带头10人、区骨干教师49人、区教育新秀12人。兼职教研员1人、新区中心组成员9人,区名师基地主持人1人,集团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

学校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问题及学情分析:

1.目前学校有98个教学班,教职工287名,在职教师279人。学校在籍学生3881人,每班学生在40人左右,师生比占一定优势。

2.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丰富。

(1)金杨新村街道:金杨新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金杨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和公益劳动;金杨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红苗计划”等项目,推动红色学习教育进校园、入社区,提供多样的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机会;金杨社区公益市集:在金杨文化广场举办的活动,涉及社区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

(2)浦兴路街道:浦兴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和公益劳动;浦兴路街道“文明实践•暖兴365”行动计划:通过开展“‘暖兴365’新风践行、文化润心、科学启航、志愿惠民”四大文明实践行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浦兴路街道图书馆、科普空间:提供科普互动体验和科普讲座,适合小学生体验现代服务业劳动和新技术的应用……

以上这些街道社区内的场馆及开展的各类活动均适合小学生参与。可为学生的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课程资源。

3.由于学校校额超标,部分校区学生活动场地、专用教室相对紧缺。学校现有劳动(劳技)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基本为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劳动课程师资相对短缺。捉襟见肘的劳动学习环境和亟待成长的教师队伍,导致学生对接受高品质劳动教育的需求与学校劳动课程开设受限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

4.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招生区域内的住宅小区及少部分随迁子女。95%以上的学生曾参与多类型的劳动课程及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同时学生对走班制、项目化、主题研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等学习方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三)实施原则

1.注重课程内容结构性与丰富性。优化劳动教育课程结构,突显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规范,围绕三大劳动形式,十大任务群,学校根据区域及学校特色开发劳动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劳动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超重,不加压,不偏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

2.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特性。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引导及帮助,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机会。

3.注重课程评价过程性。落实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价,并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旨在提高教师实施劳动教学课程专业能力。完善学生劳动评价的内容和量规,关注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对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提高都要给予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反复成功的循环体系,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4.注重课程实施安全性。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过程中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劳动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注重课程实施的安全性评估,适时提出安全提示。

三、实施内容

我校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实现劳动教育与多学科的融合,让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互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开放性、多样性、选择性的教学空间环境,满足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生活、探索科学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的机会,感受生命成长的神奇魅力。为学生提供多类型的课程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以下是1-5年级学生的具体劳动要求:


校内劳动

家务劳动

校外公益劳动

 分类、收纳整理文具盒、书包、课桌。

 学会使用“文件袋管理”,各科书本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文件袋里。

 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按分类方法整理书包和文具。

 根据课表整理书包会自己整理书包,收纳有序。

 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学会摆放书桌上的物品。

 了解个人卫生知识,正确洗手、洗脸、刷牙,养成好习惯。

 学会7步洗手法。

 学习记录食物的方法。

 认识科学饮食的内容和标准。

 掌握择洗菜的关键环节。

 根据需求了解造纸的来历。

 知道造纸的方法。

 了解印染文化,制作稻谷丰收染纸剪贴作品。

 学习水培绿豆的基本步骤。

 记录水培绿豆的每日生长变化。

 了解二十四节气。

 设计、完善二十四节气书。

 制作二十四节气书。

Ø 会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学会用削笔器。

Ø 能够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

Ø 学着洗袜子、叠袜子。

Ø 能够饭前摆碗筷,饭后擦桌子。

Ø 学剥鸡蛋壳和桔子皮。

Ø 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和书架。

Ø 会自己洗澡。

Ø 会为长辈做些表达爱心的事:敲背、端茶、剥水果等。

Ø 能自己清洁干净在校喝水用的水瓶。

² 寒暑假期间,能参与居委组织的公益活动。

² 能以亲子方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² 向身边的小伙伴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劝阻他们适当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²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劝阻家人或朋友不吸烟。

² 爱护绿化,看到有人破坏绿化要劝阻。

² 传播“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等文明理念,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² 和小伙伴一起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²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

²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温馨邻里情”活动,向左邻右舍送“温暖”,送“清凉”。

² 积极学“四史”,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

²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俗活动的认同感。

 认识垃圾的分类,制定方案。

 校园垃圾清理分类。

 了解玩具的多样性,学会玩具整理收纳的方法。

 掌握分类和整理玩具的方法。

 学习不同季节衣物的分类收纳方法。

 学习不同类型衣物的折叠、整理、收纳方法。

 了解不同水果的口感。

 安全使用塑料水果刀和养生壶的方法。

 烹煮创意果茶。

 学习鞋带的基本穿法。

 学习多种打结方法。

 用绳结制作网兜。

 讨论分析卫生间的打扫方案,清洁卫生间。

 学会蚕宝宝的饲养方法,制作饲养盒。

 领养、喂食蚕宝宝、观察蜕皮过程,制作蚕簇。

 根据需求绘制笔筒草图,表达设计想法。

 运用分割、分隔、组合的方法,加工纸盒。

 综合运用规范的加工方法加工制作笔筒。

 安全使用剪刀进行剪切。

 学习折减法的技能,制作窗花。

 了解色拉与制作食材。   

 学会清洗食材

 学习色拉制作方法,设计摆盘。

 制作色拉。

 

Ø 能够较熟练地分清垃圾的种类,帮家人倾倒垃圾。

Ø 能和家人一起打扫房间(扫地、吸尘)。

Ø 认识常见的蔬菜,学习择菜、剥豆。

Ø 会洗常见的蔬菜、瓜果。

Ø 会淘米,会使用电饭煲做饭。

Ø 会自己洗小内裤,并会自己晾晒、收纳。

Ø 会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到物归其位。

Ø 主动坚持为家人盛饭,饭量因人而异。

Ø 学会自己系鞋带。

Ø 会做一个水果拼盘,向家人表达爱意。

 

²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²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俗活动的认同感。

²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找身边的“最美镜头”发现和学习身边的“美”。

² 积极学“四史”,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

² 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士,提供贴心的帮助。

²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温馨邻里情”活动,向左邻右舍送“温暖”,送“清凉”。

² 能以家庭亲子方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² 向身边的小伙伴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劝阻他们适当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² 爱护绿化,看到有人破坏绿化要劝阻。

²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劝阻家人或朋友不吸烟。

² 传播“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等文明理念,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² 和同学一起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²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

 根据需求设计班级图书角收纳的布局。

 掌握摆放图书的基本方法,按照书籍的种类整理教室书橱内的各类图书。

 初步形成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

 能修补有破损的书籍。

 阅读电饭煲的使用说明书,归纳电饭煲的功能。

 掌握电饭煲煮饭和清洗的方法,规范操作。

 阅读食谱分析,归纳美食制作要点。

 学会精准准备原材料,掌握用电饭煲制作食物的过程。

 认识制作草编杯垫的材料。

 认识、学会缠绕编法。

 设计草编杯垫方案,制作草编杯垫。

 正确区分贴身衣物和非贴身衣物。

 知道贴身衣物易脏的部位及其形成原因。

 能基本洗涤内衣。

 认识风筝的结构,了解纸质风筝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纸质风筝的试飞与改进。

 设计制作简易连杆玩具——鸽子飞翔。

 加工制作简易连杆玩具——星星拍手。

 识别豆类,了解毛豆知识。

 学习毛豆的播种、采收方法,协作采收。

 了解馄饨与食材。

 制作馄饨馅料。

 包馄饨、品尝馄饨。

Ø 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常用的家电,如吸尘器、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

Ø 会晾晒和折叠衣服和裤子。

Ø 学着清洗碗筷。

Ø 会打蝴蝶结,会穿针引线。

Ø 会整理自己的床铺。

Ø 会自己洗头、洗澡。

Ø 会自己刷运动鞋。

Ø 会帮家人取快递。

Ø 会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Ø 会帮家人洗脚,表达孝心。

Ø 会自己照顾一盆植物,让它健康成长。

Ø 休息在家,能自己做一份早餐。

Ø 能自己盛饭、端菜(汤)。

 

 

²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²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俗活动的认同感。

² 积极学“四史”,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

² 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士,提供贴心的帮助。

² 参加一次进养老院的敬老活动。

²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温馨邻里情”活动,向街坊四邻送“温暖”,送“清凉”。

² 能以家庭亲子方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² 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² 向身边的小伙伴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劝阻他们适当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² 爱护绿化,看到有人破坏绿化要劝阻。

²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劝阻家人或朋友不吸烟。

² 传播“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等文明理念,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² 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²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

 能在不同的劳动岗位中,学到新的劳动技能。

 能将教室黑板擦得一干二净。

 会照料教室内的植物,根据它们的习性进行养护。

 熟悉班级内部媒体设备的开关操作,正确使用媒体,爱护媒体。

 会使用班级腾讯通,会接收和保存下发的文件。

 做好校内的值勤工作,遇到突发问题,勇敢面对,努力解决、处理。

 关心老师,遇到事情能主动帮忙。

Ø 学做蔬菜色拉或水果色拉。

Ø 做好垃圾分类,做垃圾分类小达人。

Ø 学会钉扣子。

Ø 坚持每周洗一次碗筷。

Ø 能整理自己的衣橱。

Ø 会洗自己的衣服。

Ø 熟练系鞋带。

Ø 学会烧一个蔬菜,会拌一个凉菜。

Ø 寒暑假能尝试独立当家一天。

Ø 会安全使用水果刨和水果刀处理水果。

Ø 会正确使用拖把,把地面拖干净,不留水渍。

Ø 会擦玻璃和镜面。

Ø 客人来访时,会烧水泡茶,热情接待。

Ø 衣服上留下明显污渍,能用好方法去除。

Ø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Ø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俗活动的认同感。

Ø 积极学“四史”,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

Ø 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士,提供贴心的帮助。

Ø 参加一次进养老院的敬老活动。

Ø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温馨邻里情”活动,向街坊四邻送“温暖”,送“清凉”。

Ø 感恩师长,做一张贺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

Ø 能以家庭亲子方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Ø 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Ø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积极参与禁毒、反邪教、反诈骗等宣传活动。

Ø 向身边的小伙伴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劝阻他们适当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Ø 爱护绿化,看到有人破坏绿化要劝阻。

Ø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劝阻家人或朋友不吸烟。

Ø 传播“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等文明理念,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Ø 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Ø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

 把劳动岗位的工作做好、做精,成为劳动岗位小标兵。

 熟悉教室内的植物习性和生长特点,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熟练使用班级腾讯通,会接收下发的文件,并分类保存。

 做好校内的值勤工作,能用最好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

 能帮助一年级小朋友做好视力的监测,并做好记录。

 能用心辅导一年级的“护眼小督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能主动帮助校园里有需求的老师物业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

Ø 会去超市购买所需的家庭用品。

Ø 会烧2~3个菜。

Ø 休息在家时,会为家人准备早餐。

Ø 能照顾弟弟妹妹或者来家做客的小朋友。

Ø 能整理自己的房间。

Ø 能照顾好家里的宠物、植物。

Ø 能自己洗头、洗澡,女生会自己吹干头发。

Ø 能帮家人处理买来的虾或者鱼。

Ø 能打扫并整理客厅。

Ø 能够安全使用菜刀切蔬菜。

Ø 会蒸煮简单的食物:白煮蛋、玉米、馒头包子等。会下面和馄饨。

Ø 跟家人学习换季收纳整理。

Ø 洗澡后会及时清理卫生间地面的水渍。

Ø 衣服裤子破损,能自己进行简单缝补。

Ø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Ø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俗活动的认同感。

Ø 积极学“四史”,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

Ø 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士,提供贴心的帮助。

Ø 参加一次进养老院的敬老活动。

Ø 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温馨邻里情”活动,向街坊四邻送“温暖”,送“清凉”。

Ø 感恩师长,做一张贺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

Ø 能以家庭亲子方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Ø 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Ø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积极参与禁毒、反邪教、反诈骗等宣传活动。

Ø 向身边的小伙伴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劝阻他们适当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

Ø 爱护绿化,看到有人破坏绿化要劝阻。

Ø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劝阻家人或朋友不吸烟。

Ø 传播“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等文明理念,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Ø 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Ø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

四、实施途径

(一)校内

1.以《劳动》学科教学为主

我校劳动教育校内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劳动》学科教学。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制定以“上海市劳动课程框架”中的公共项目+学校特色劳动项目的课程内容,各年级对应“上海市劳动课程框架”的任务群要求,按照公共项目的选择注重任务群之间的比重均衡的原则,分别选择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农业生产劳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任务群中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室的清洁、垃圾的清洁与分类、书包的整理、书桌的整理、食物的认识与简单加工方法、水培绿豆、造纸、染纸、纸盒笔筒的设计与制作、蚕宝宝的饲养等项目进行教学。

在学校特色劳动项目的课程中,设置“非遗”和“食光机”这两个板块,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为“非遗传统工艺制作”如:二十四节气书、绳线的用途、草编杯垫等,第二学期为“食光机——食物制作”如:色拉、饭团、馄饨等食物的制作。但是一年级作为小学起始年级,考虑到学生刚入校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生活能力有限,所以一上调整为“教室巧收整”,一下为“传统工艺制作——二十四节气书”。

这些课程的内容是在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积极体验和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动手与动脑结合,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萌发创新思想,从而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劳动核心素养。

劳动课程每周一课时内容及要求详见附件(《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一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2.各学科渗透

    劳动教育的形式多样,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这对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语文课最具有进行劳动教育的优越性。语文学科的性质,除了其工具性外,还有人文性,这就决定了它担负着既传授知识,又育人的任务。语文老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道德品质、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劳动教育自然包含在其中。在语文教材中,也处处渗透了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歌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课文,有歌颂劳动光荣、伟大的课文,还有介绍劳动技艺的课文,甚至于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会涉及。这些都是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基本途经。除此之外,数学也是一门在劳动中诞生的学科。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当中,有感而发,被他人记录而留存下来的。通过学习这些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劳动之美,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总之,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教师可以渗透爱劳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高。

3.岗位认领——午间劳动

利用每天中午的午间打扫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每天的午间劳动入手,从每件小事学起,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认领劳动岗位,对所认领的岗位具备责任担当意识。只有责任感强了,学生才会坚持去做,努力去做,更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劳动任务完成得更加出色。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午间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价值观,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直观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劳动方法。同时,他们在班级劳动活动中,也会和他人合作,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4.专题教育

各年级应在每学年的专题教育(安全、环保、心理健康等)安排中,安排劳动教育内容,落实“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中本年级的相关要求。

5.结合各类德育主题活动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活动“hui劳动”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与时俱进地设计活动内容,深化“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6. 劳动周

劳动周规划详见各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附件:《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一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二)校外

1.家庭

组织家长学习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指导家长如何在劳动中了解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支持孩子,树立爱劳动的好家风,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社区

利用好社区资源,通过公益劳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劳动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劳动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一)评价原则

1.依据课程目标,劳动素养要求。

2.关注实践活动过程。

3.聚焦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4.着力家校社协同。

(二)评价工具

逐步完善学校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结合中小学生学业绿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探索,将五育并举的理念深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本校操作条例,制定劳动课程分年级的评价量规,对本校的学生在劳动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发展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善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课程的教育质量。

建平实验小学劳动课程评价量规低年级

评价

维度

观测点

等第

劳动

观念

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


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劳动初步体会劳动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能在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初步形成喜欢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态度。

劳动

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步骤与操作方法,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在简单的工艺制作劳动、农业劳动中,初步掌握简单的手工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能照顾身边常见的动植物。

劳动

习惯

与品

能做到不浪费粮食,爱护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

在劳动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

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

劳动

精神

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


 

 

建平实验小学劳动课程评价量规中高年级

评价

维度

观测点

等第

劳动

观念

通过日常生活劳动,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形成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


在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认识到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知道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理解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

主动为身边人提供服务,形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具有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意识,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劳动

能力

日常生活

劳动

能发现存在的问题,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劳动技能加以解决,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简单的生

产劳动

能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了解常用的材料,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设计与制作简单的工艺作品,具有初步的植物种植、动物饲养的能力;

能运用基本生产知识与技能,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合作完成简易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服务性劳

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

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运用已有劳动技能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区。

初步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劳动

习惯

与品

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主动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吃苦耐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在劳动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

精神

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畏艰辛、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三)评价方式

1.学校评价常态化

(1)结合课程的单元学习评价

在每个主题(1-3年级《劳动》课)和单元(4-5年级《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后都有按劳动学科素养维度的互动评价,帮助总结劳动后的经验与不足。

(2)日日有自评

对于每位学生的劳动岗位,班主任利用午会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对学生劳动岗位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方式有老师评价、班干部打分、学生自我评价。

(3)周周有校评

学校大队部的环保督察队和卫生室的老师,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全校所有班级的环境、卫生进行打分评比,并给优秀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4)期期有大赛

    我们还将根据各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劳动技能开展各年级的劳动技能大赛。劳动大赛采取“家里训练——班级选拔——年级竞赛”的流程。

2.家长评价多样化

继续用好《学生校外行为规范评价表》,在每月的校外行规要求中落实学生的劳动要求。家长在评价中实事求是,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对他们予以肯定以及褒奖。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作为家校进一步共育的方向。

寒暑假的“家务劳动小岗位”也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德育活动。我们要求寒暑假期间,学生要在家中认领家务劳动小岗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家长可以从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以及劳动质量给予评价。

3.社会评价持久化

统筹好校内、校外两大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格局,通过“五童”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六、课程保障

1.制度建设

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制度,确保课程实施,做到专课专用重实践。

2.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师资队伍,明确劳动课程任务要求,挖掘、创新劳动资源,确保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劳动实践中可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资源保障课程的实施。

3.条件保障

学校保障学生劳动教育过程实施中的安全。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根据相关要求申请购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需要的工具。学校提供一切适合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教学场所。

4.经费保证

在公用经费中设立劳动课程实施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师的培训、学生外出活动等费用。

 

                                                   2024年12月

 




(可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