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实验小学
扫描加入建平实验小学微信服务号

栏目导航

【集团动态】智能赋力教学 项目培育素养 ——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字化转型和项目化学习培训(第三场)通讯稿

发布者: 竺张珺 时间:2025/3/20 7:19:00

  • }


202537日下午,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字化转型和项目化学习培训(第三场)在建平实验小学举行。本次培训聚焦于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探索与项目化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实践案例。集团全体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观摩了本次培训。

数字化转型培训

首先进行的是数字化转型案例介绍。吴浩然老师以富有真实感的数字主持人开场,并介绍了数字人的制作方法。接着,吴老师通过自身工作里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了kimi 和豆包等简单易上手的功能,如:利用 kimi快速制作教学课件、利用豆包在备课环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智能辅助,助力教师以高效和创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指出: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教学助手平台的应用、智能体驱动的跨学科学习和科技设备赋能的实验教学。

周龙羽曦老师介绍了“三个助手”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与作业辅导助手的功能、定位和协同效应,展示了实例示范平台的智能资源整合、实时学情分析和动态课堂互动。学生“不会画圆”到“自主探究”转变的案例展现了技术工具如何让课堂更高效、更灵动。

顾黎佳老师介绍了如何通过智能体赋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重点介绍了如何生成项目选题、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创意灵感等。通过“昆虫小侦探的奇妙探秘之旅”项目,展示了智能体在跨学科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蔡慧宇老师介绍了科技设备如何赋能实验教学,重点介绍了DIS实验系统的应用。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结合,学生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提升了科学探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

项目化学习培训

随后,进入项目化学习展示环节,竺张珺老师为大家系统梳理了历次集团项目化学习培训的核心目标,回顾了各阶段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阐述了本次项目培训的具体目标与预期成果,并指出,本次展示的四个案例是学校在项目化学习领域最新的实践成果,每个案例都紧紧围绕素养培育这一核心目标,通过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刘璐老师分享了三年级《我的创意旅行推荐》语文学科项目案例。该项目通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数字化工具(如豆包AI)进行创作,学生在项目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创作和数字化工具的运用,完成了创意旅行推荐的设计,展现了他们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成长,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金莹老师以四年级《Plan an autumn outing》为例,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双线并进”的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秋游计划书”项目通过“学习线”和“项目线”的单元设计,研读教材、确立主题、分解任务、合理安排活动,引导学生从“去哪里”“需要什么”“做什么”及“如何制定计划”等子问题入手,合作学习,完成“秋游计划书”任务,培养了英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刘佳老师分享了五年级《校园绿色守护者》自然学科项目案例。该项目以“如何提高物体的稳定性”为本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模型制作和测试改进,探索如何保护校园中的树木不被强风吹倒。学生在项目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提升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臧亚孟老师通过四年级《胡琴提琴,美美与共》项目展示了音乐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该项目通过对比学习二胡与小提琴的音色、形制和演奏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多样性,并通过综合性表现活动,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

本次培训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了智能技术为教学提供的可能性以及项目化学习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成效。今后,集团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转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在新时代中实现全面发展。


 

集团教师培训感受

参与集团本次培训让我深受启发。项目化学习重塑了我对课堂的认知,它打破学科壁垒,以真实问题驱动学生深度思考、协作创新,让我意识到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在项目设计中更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字化转型培训则展示了教育技术的无限可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平台等工具不仅能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更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路径。这两大趋势的融合,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契机。

——金新小学 吴越老师

 

通过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综合素养的方向转变,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数字化技术则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高效的手段,两者结合更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金英小学 曹意君老师

 

整个培训全方位展示了教育创新在教学方法、技术应用及学习模式上的积极变革。从教学工具应用到项目化学习实践,告别传统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创新的魅力与力量。

——建平永宁小学 张威夷老师

 

智能体赋能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次深度融合的创新体验。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跨学科的视角审视世界,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凌河小学 张妤磊

 

培训中,建平实验小学的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项目任务,并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今后,我将尝试将项目化学习融入日常教学。

——金陆小学 张逸菁老师

 

建平实验小学的老师现场演示了豆包的AI功能,我立即联想到可以将其用于写话课。如果运用在小组共创环节,或许可以设计一个融合语文、美术、信息科技的项目方案——《节气小主播成长记》,计划利用钉钉班级圈建立电子成长档案,通过语音转文字功能记录学生的节气观察日记。

——大团小学 苏瑀辉老师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引导学生开展项目,从选题到实施再到评价。数字化转型培训也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会将这些理念和技术带进课堂中。

——建平城东小学 宋颖巧老师

 

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核心:数字化转型需服务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堆砌。 教师可尝试以项目为纽带,重构学习生态:通过真实问题驱动的项目,整合数字工具、学科知识与现实需求,实现“做中学”与“用中学”的统一。

——书院小学 陈雅华老师

 

 “双线并进”的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学习线和项目线双线并进,学习传统的语言知识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模式不仅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让我体会到"以学定教"的重要性。

——建平临港小学 杨佳雯老师

 

人机协同教学带来的核心素养多维度培养、个性化学习实现、教学资源高效整合及教学模式创新变革,让我深刻理解到智能体与教学融合的深远意义。

——新港小学 周桂花老师

 

学习了项目化培训后,反思了一下我们平时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状态的把握,学生是否做到了真实探究,在探究的背后是否生成新的问题,切实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心智自由转换的过程。

——香山小学 张凌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