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实验小学
扫描加入建平实验小学微信服务号

栏目导航

【语文】让教研“实效”落在“长效”之中

发布者: 裘佳 时间:2024/11/18 17:53:00

  • }


为提高教师们的教研参与度,提升教研质量,建平实验小学语文组于11月14日尝试开展分年段主题教研活动——用同年段的联动教研方式,减少无效教研,让所有老师都能真正参与其中。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拼音教学中该怎么体现?一、二年级以“精研课例 深化新教材理解”为研究主题,老师们围绕“关注人文主题 聚焦语文要素 实施单元教学”的市教研主题进行课例分析、经验分享、互动答疑等活动,让教研真实发生。

 一年级教研组内三位年轻教师韩嘉婷、刘洋、丁思懿老师就拼音单元教学谈了自己的启发:一年级的孩子在认知上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但对新鲜的事物又充满好奇。在拼音教学中,可以创造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游戏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准确认读拼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组内老师们也踊跃发言,就有效的拼音和识字教学探索研讨。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张莉老师进行活动小结,从拼音学习的衔接、课堂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的个性辅导、拼音识字双轨并进、养成规范书写习惯这几个方面对一年级教学给出了建议,努力让课堂实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铺设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们结合市教研网站所提供的课例视频,围绕“关于拼音单元教学,给你哪些启发?你还有哪些困惑?”“关于阅读单元、识字单元教学,给你哪些启发?你还有哪些困惑?”等问题展开讨论。每位老师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最后教研组长沈佳颖老师进行了总结。老师们深刻领悟到,拼音教学要致力于创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情境。这样的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并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记忆,实现拼音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和宽度往往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文本解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三、四、五年级以“细读文本 优化教学设计”为主题,通过课标解读、学情分析、文本解读、教学策略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深化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年级教研组围绕三上第六单元进行了研讨,首先先由教研组长朱雯君老师对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行解读,接着倪文君、丁菁菁、吴琼三位老师分享了自己依托文本的教学构思,最后由刘冰老师和张飞飞进行经验总结。通过交流研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先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学段要求,了解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积累的要求,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这对于理解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等板块很重要。针对写景类单元,关注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美的要求。明确要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加强挖掘课文背后的文化价值。

四年级教研组围绕四上第六单元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伊始,先由乔凤老师对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进行解读,接着张妮婷老师、王梓豪老师和沈佳靓老师分别对本单元三篇课文分享了自己的解读和思考,随后老师们展开交流,各抒己见,最后由裘佳老师作了细致补充,并给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给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指导。老师们将进一步继续优化课堂教学,观照单元整体,探索教学创新的新途径,确保新课标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五年级教研组针对五上第六单元进行了扎实的教材分析,首先由奚佳艳老师围绕单元目标、语文要素等对单元整体进行解读,接着由汤莉、姚依伶、朱冰菁、王双双、祝文颖、李晨吟6位教师代表发言,他们抓住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教材分析,力求挖掘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教学价值。在交流环节,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教学设想,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如何将文本的精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通过此次教研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激发了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小疑有所解,大疑有所获,让教研走向深度,研出实效。

供稿:语文教研组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