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花开盛夏日 深研悟成长
|
花开盛夏日 深研悟成长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前后,气温渐高,湿度递增,在适于耕种的节气里,金业校区语文组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浦东新区语文资深教研员张展红老师莅临指导。本次课堂实践由三年级的顾嘉欣老师和五年级的李姣老师进行课堂展示,青年教师们都在课后交流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顾嘉欣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世界》。课上,顾老师围绕单元目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开展教学。课堂中根据文本内容补充相关资料与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这一特点。
课后张老师提到,顾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勾连三年级“抓关键词、找关键句”的本领渗透于课堂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将内容紧扣单元目标——多方面、写清楚这两点逐步展开并进阶,着重于海底世界发出的各种声音,让孩子们想象并练习说句子。课堂最后设置了一个仿写环节,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海底的奇异,为后续单元习作打地基。
李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由于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先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明确单元目标,再带着目标,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
评课时,张老师指出,“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富有节奏韵味的文言文更需要反复诵读。因此,在上课时,李老师将朗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从读流利,到读准字音,再到读好停顿,最后到读出韵味,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另外,在理解文意方面,李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再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同桌合作学习,师生合作接龙,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了“杨氏子”的“聪惠”之处。
教学研讨如同播耕种子,寻找适于耕种的土壤,用阳光雨露浇灌种子的发芽、幼苗的成长,让教和研成为教学的双翼,引领孩子们开出属于它们的生命之花。
撰稿人:沈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