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实验小学
扫描加入建平实验小学微信服务号

栏目导航

实践重知行 推优促成长

发布者: 李萍 时间:2024/4/12 12:53:00

  • }

实践重知行 推优促成长

—— 建平实验基地培训区级课堂教学推优活动

2023学年浦东新区见习教师区级课堂教学考评活动拉开序幕,建平实验小学作为浦东新区培训基地学校,积极组织本校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评比。2024年4月1、2日,我校有5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浦东新区课堂教学第二轮推优考评。从备课、试教、磨课到上课,5位见习教师全情投入,精心准备,各位导师也主动辅导,悉心指点。师徒们经过两个月的准备终于圆满完成了比赛任务!

周龙羽曦老师执教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条形统计图(二)》一课。周老师以“爱心义卖活动”为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猜想、验证、应用的方式体会条形统计图合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学生们的猜想一一验证,探究氛围浓厚,层层递进地让学生感知到数据表达的合理性。学生亲历了识图、辨图、读图的过程后,进一步在画图中提升数据意识。本节课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内化新知,初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从而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张璇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粽》一课,本课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背景,学生在好看、好香、好吃的粽子中逐步了解写作顺序和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体会外婆浓浓的爱,感受端午节文化之美。张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运用趣味儿歌、实物感知、图文结合和情境仿说等方法丰富教学环节,通过鲜活的载体浸润于学生的内在意识。教学中以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孩子感受“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叠词短语的韵味和节奏,体会欢快有活力的语言文字魅力。最后,借助情境仿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从认同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李诗怡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一课。全诗虽然仅有20字,却成功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并尝试将字词教学和古诗的主旨意蕴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乡愁。在解读主旨情感时,李老师又结合“乡”字的起源、诗人的生平、运用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三个朗读要求的层层推进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思乡之情,品味古诗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

顾天灏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第3课《“贝”的故事》。顾老师在《“贝”的故事》一课中首先课前观看《甲骨文的发现》视频,让学生理解甲骨文就是古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同时,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展示几个其他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类汉字的特点,理解类的意思。最后老师创设了探秘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吴梦冰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第三单元《剪出来的龙》一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教于乐的课堂环境。借助光影秀让学生抓住龙的外形猜一猜,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了解剪纸概括和夸张的造型特点,以及中国剪纸中的传统纹样与剪纸技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与探究,联想画龙外形的方法,开展纹样摆一摆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了解纹样的位置安排,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剪纸的方法制作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龙年剪纸手袋。

实干托举梦想,奋斗成就未来。本次推优课紧密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展开,各位见习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增加了对新课标的理解,锤炼了课堂教学能力。青年教师们认识到,只有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