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寓言教学要义 循课堂教学路径
|
探寓言教学要义 循课堂教学路径
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24年4月2日,语文学科组围绕“小学语文寓言的教学策略”这一主题,本学期第二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暨裘佳老师高级工作坊第二次研究活动。
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精彩表现为本次教研活动拉开了序幕。围绕 “寓言”这一文体,二年级的丁思懿老师和三年级的唐钰坤老师分别就《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和《鹿角和鹿脚》两则寓言开展教学及研究,十余位青年教师观摩了课堂。
丁思懿老师执教《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一课。她老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也对故事类课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把重点放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去理解故事这一点上。丁教师关注到了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结合语境理解生字、词语,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想法,能把道理举一反三的运用,致力于引领学生掌握读懂寓言故事的方法。
唐钰坤老师执教《鹿角和鹿脚》,这则寓言语言丰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鹿的心情变化,整个故事引人入胜,读来很受启迪。课文的寓意具有思辨性——美丽的事物是否毫无价值,为了让学生能更顺当地输入观点,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就必须把前文的情节落实,位了让学生对鹿的心情变化有切实的感悟。唐老师选择了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过程中,围绕体会鹿的心情、读好鹿的话语,给出多个阅读技巧,让学生有路径地去自我探索。
课后,陈翌红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她认为公开课需要凸显亮点,家常课关注本节课重点,是否落实课时目标才是重要的。学生的课堂呈现来源于平时的听课效率与表达积累,年轻老师需要倾听,从学生的表达和朗读中反馈问题。
除此之外,陈老师还提出了一点小建议,在朗读训练时,要注意男女生的朗读差异,根据不同声线设计朗读教学,发挥你男女生各自的朗读特色。授课时,可多在学生间走动,了解并监督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裘老师就寓言文体的设计策略,梳理并总结了两堂课的共性与特色。本次课堂实践已经呈现出“梳理故事——感知人物特点——理解寓示——领悟寓意——联结生活”这样一条寓言教学最基本的教与学的路径。不同年级因为篇幅、情节等不同,开展寓言故事的教学还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如唐老师从“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精读课文的功能定位出发,既复习了在《陶罐与铁罐》一课中通过品读对话感受主人公心情、品格的阅读方法,也设计了借助提示语,体会不同的语气并赠送朗读小锦囊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鹿态度的转变,为揭示寓意做了有力铺垫。又如在《亡羊补牢》一课中,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两次丢羊的原因,从“意外”到“错误”,并从“后悔、赶紧、从此”三个词的解读中,理解寓示,领悟寓意:如善于听取他人建议;用行动弥补错误;及时改正,降低损失等,体现了寓言的“多义性”。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扎实了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还让大家对于寓言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一定会将教研中的好方法运用到实处,深耕教学,取得更显著的进步!
供稿:夏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