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推进|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双新推进|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建平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研讨活动
为探索“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2024年3月5日下午,我校数学学科围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题展开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潘小明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认识小数》示范课展示,并结合课例作“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本次活动齐聚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浦东新区小学数学骨干8组和9组教师、建平实验集团兄弟学校的代表教师、樊睿媛工作室全体成员,整场活动由我校数学学科主任田桦老师主持。
首先,潘老师结合自己对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亲自展示了一节四年级第二学期的“认识小数”研讨课。整堂课主围绕核心问题“如何用数表示下面的图形?”展开,通过学生已有对整数知识的认知,逐步设置问题冲突,引导学生从整体考虑,全面思考问题。课堂中,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尝试解决课堂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体验到随着计数的需要对小数计数单位细分的需要,学生在探索学习中,不仅串联起整数知识与小数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同时对后续单元内容中“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加减计算”都作了孕伏,使学生对于数意义的一致性有了深刻的感受,知识更加结构化。潘老师通过生动的课堂和具体的实践,向教师们展示了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魅力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课后,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入理解结构化教学,潘小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首先,潘老师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为什么要进行结构化教学?接着,结合“数与运算”大单元,对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进行整体分析,在数的认识层面重在理解数的意义和表达,而在数的运算层面重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学习核心概念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最后,潘老师从何谓数学结构化教学进一步做了阐释,老师们对“结构化”、“结构化教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各个概念有了清晰认识。他强调,结构化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推进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构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考、主动关联、主动建构能力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纵向链接式、横向并联式、单元导学式等多种操作策略,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不仅观摩了特级教师对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课堂实践,更从专家的点评和讲座中加深了对结构化教学的理解,知道了如何在课堂中践行结构化教学的理念,真可谓干货满满。
此次研讨活动的圆满结束,不仅让老师们对结构化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结构化教学落实双新的热情和信心。大胆创新,不断尝试,砥砺前行,才能将双新理念更有效地落地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结构化教学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供稿:徐鸣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