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实验小学
扫描加入建平实验小学微信服务号

栏目导航

优化活动设计 促进素养培育

发布者: 朱煜 时间:2023/11/16 17:22:00

  • }

优化活动设计 促进素养培育


——2023年浦东新区第十二周小学自然教研暨建平实验小学自然组项目化学习交流展示活动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活动设计,深刻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乐趣,我校自然组开展了主题为“优化活动设计 促进素养培育”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历时一个月,于2023年11月14日,在我校金业校区成功举行浦东新区第十二周小学自然学科教研暨我校自然组项目化学习交流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小学自然学科中心组成员兼教研员、我校中高级教师杨惠琴老师主持。活动分双会场进行,部分教师在自然实验室现场听课,其他教师在视听教室收看教学转播。活动伊始,杨老师向参加活动的各校老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及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中,我校周晓懿、杨学梅两位教师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课题呈现了两节优质研究课,展现了我校自然教研团队针对自然课上通过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心得,并介绍了项目化学习开展的整个过程。

教学经验丰富的周晓懿老师本次呈现的是低学段《加热带来的变化》这一课的精彩设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许多物体加热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醋气味的变化;巧克力和鹌鹑蛋状态的变化;虾和鹌鹑蛋颜色的变化;玉米粒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变化。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食品搬到了课堂上,孩子们的视觉、味觉纷纷被调动了起来,一个个巧妙的活动设计和自创的实验教具无不体现着周老师的匠心,课堂上的安全教育更是体现了周老师的细致,这是一节充满了味道同时又饱含趣味的课,学生们跟着周老师的设计,不仅亲眼目睹了加热带来的变化,更感受到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青年教师杨学梅老师呈现的是高学段《制作标本》这一课,同样巧妙的活动设计却有着不一样课堂氛围。杨老师更注重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掌握制作标本的步骤,确定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根据学习单上的任务要求和评价单上评价标准完成标本的制作,并进行作品评价和心得分享,通过观看视频理解制作生物标本的目的与意义,产生开展生物研究的兴趣。活动设计层层递进,从低阶到高阶,从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到人文素养的培育,杨老师适度的放手又将课堂的生命线通过活动设计紧紧地握在手中,体现着一个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展示结束后,两位教师分别从项目化学习体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准备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对所执教的研究课进行了设计说明,两位教师注重教材文本的解读,更愿意将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与参加教研活动的听课老师们分享,希望通过一节课的展示给老师们一些启发。

分享结束后,竹园小学冯蔚老师和南汇外国语实验小学潘晓波老师对两节课的设计进行了评课,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冯老师肯定了课堂中的许多巧妙设计,周老师关注学生科学习惯的培养,经历了猜想、实验、收集证据等,课堂上善用科学技术助力教学顺利推进,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反思实验中的不足等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杨老师充满智慧的课堂有舍有得,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通过问题引导,强调制作标本的目的性,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自学到合作学的转变,实验材料的改进等都让冯老师眼睛一亮。

潘老师针对两节课提出了自己更高维度的思考,从观察加热变化到感觉器官的使用,从探究方法的巩固运用到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升级。从学生学习制作了标本后进行比较与反思,到更进一步地了解草本与木本植物,体现出潘老师对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段教学基本要求的深入理解。

最后,杨老师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自然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不仅是课堂的生命线,更是学生素养培育的推手,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值得大家借鉴,当然教无定法,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时活动设计也是项目化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教师有活动设计与优化的能力,更应该带领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设计当中,学生是活动的执行者,更是活动的设计者,建平实验小学的自然组紧密围绕活动设计这一主题开展的项目化学习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也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希望项目化学习的开展能够更好地推进自然学科教学的发展。

撰稿人:杨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