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分享
|
2021年12月10日下午,齐蓓丽高级教师工作坊第四期教研活动在二(9)班举行。本次活动主要是结合本学期的组内课,谈谈自己在课堂中进行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实践的得与失。
首先,由齐老师带领大家简单回顾了任务驱动式学习活动的相关信息。然后工作坊的成员们分别就自己在教学比赛中进行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实践进行总结反思。
《逆推》这堂课中,吴浩然老师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课堂活动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任务活动和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学习效果是很显著的,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为了照顾薄弱的学生,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刻意地降低教学难度,关注到课堂上的每个孩子。
《幻方》一课,曹蓉老师用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断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学生在经历“情”“境”“疑”“趣”中,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自足探究任务、解决问题的能量被激发,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交流、沟通、解释、询问、自学、补充、修正等各种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学生都带着满足感、成就感,饶有兴趣地观看着、思考着、讨论着,笑着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正能量被激活了,整节课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有趣、高效的课堂也就油然而生。
《位值图上的游戏》中陈丽君老师特别关注了以下几点:1.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任务分析是必要的过程,要通过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并找出哪些要用到的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2. 任务中的重点问题要强调。3.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4. 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有具体评价。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可能性》这节课中,黄君临老师着重关注于学生的课堂合作,在小组中经过明确的任务分工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深团队凝聚力,更加努力的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分享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思考思路,对于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邱晴老师带来的是《幻方》的同课异构。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设计学习任务,通过这样一个引→试→做→看→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巩固→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学习有张有弛,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最后,由齐老师就本次交流一一做了点评,让我们工作坊的成员们对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实践与研究有了更加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供稿:齐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