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科德育 践行立德树人
|
2021年6月18日,杨惠琴高级教师工作坊全体成员聚集在金业校区,开展教研活动,一同观看王璋琴老师执教的《挂式锅盖架模型2》一课和周晓懿师执教的《电与我们的生活》一课,结合观课,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课后,大家一同交流了彼此的观课感受。
首先,第一节课是周晓懿老师执教的《电与我们的生活》。本节课从衣、食、住、行四方面紧扣“交通与生活的关系”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模拟表演、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了学生主体体验意识,感悟了“电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在教学中,周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节课周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已经走进文本,做到了回归生活,体验深刻。在课堂上周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注重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成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在互相激活,互相悦纳中共同生成了课堂的精彩。教学中,周老师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电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第二节课是王璋琴老师执教的《挂式锅盖架模型2》。王老师让学生了解各种常见杯盖架结构的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功能需求来设计结构。王老师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她针对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观察媒体,让学生充分尝试,从而发现问题。随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建议,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然后,她教授弯制方法后,学生们完成展示成品。最后,学生交流作品,相互评议,取长补短,并进一步激励学生用技术解决身边问题的热情。通过对锅盖架使用时遇到的问题思考,产生对锅盖架设计产生需求。在组织学生,根据设计图纸,正确利用尖嘴钳进行加工,最后,根据设计图对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赏识他人的情感。王老师的课以学生为主体。课中能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评价时能充分生生互动,整堂课的多环节评价与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课后,开展交流互动。老师们踊跃发言。有的说王老师的课严谨、扎实、操作指导细致;有的说王老师的课是开放式教学,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指导设计具有创新性; 有的说周老师的课创新点把握得好,从生活中问题出发;有的说周老师完美的师生互动,积极的评价,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说两位教师的课在不同中有共性,发挥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评价能力。
最后,老师们对本学期的工作坊活动进行总结交流,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短暂紧凑的活动让教师们受益匪浅,大家相约下学期继续努力,加强交流,互营共赢!
供稿:蔡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