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我说”一周新闻报道稿 【2019年10月28日——11月3日】
|
“你听我说”一周新闻报道稿
【2019年10月28日——11月3日】
【开头】 :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
本周的“你听我说”新闻报道又与大家准时见面了。
我是来自五(4)班稚苗中队的新闻播报员:杨诚嘉。
我是来自二(3)班七色光中队的新闻播报员:李想。
以下是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一周重要新闻摘要:
1. 习近平总书记于10月28日签署通令,嘉奖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教练员。
2.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3. 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登基15周年。
4.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5. 10月29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进入南半球,与24日穿越赤道的“雪龙2”号双双航行在南太平洋上。
6. 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执飞首条国际航线,中国“新翼”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7. 10月30日,浙江省电子无偿献血证正式上线发布,献血者可通过该证便捷使用各项献血服务功能和享受相关权益。
8. 教育部29日披露,全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量已达到31.86万户,覆盖率为84%。
9. 11月2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10.天文预报显示,11月天宇将上演“水星凌日”、“金星合木星” 、“水星西大距”、 “四星连珠”等多个精彩天象。
接下来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国内外新闻摘要。
1. 【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二届进博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宣布,习近平总书记于11月5日出席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后,习近平总书记将同各国领导人巡视国家馆。博览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还为各国领导人和嘉宾举行欢迎宴会。
本新闻摘自10月29日《新民晚报》
2.【国内新闻】[播报人:李想]
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9日上午在上海临港开幕。
本届论坛是自百年诺贝尔奖大会举行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科学盛会,共有4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青年科学家,共赴这场全球最高级别的智慧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并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前沿领域发展,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
本新闻摘自10月29日《新民晚报》
3.【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抒怀时代 致敬英雄 礼赞生活
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白玉兰美术奖”颁奖
两年一届的上海美术大展是上海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和重要检阅。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白玉兰美术奖”颁奖活动(获奖名单详见新民网)、研讨会于10月29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一大批弘扬红色主旋律、反映上海城市发展、讴歌时代楷模的作品应运而生。
本次上海美术大展是“上海美术大展”品牌自2001年创办以来,首次将征稿范围从上海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展览的参与度、学术性、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展邀请著名艺术家作品和评委作品共同展出。评选还产生了上海美术界最高奖——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6名、佳作奖7名及沈柔坚艺术基金奖8名。
本新闻摘自10月29日《新民晚报》
4.【国内新闻】[播报人:李想]
聚焦城市创新《上海手册》首发
10月31日,2019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俄罗斯开幕。活动现场发布《上海手册:21世纪可持续发展指南·2019年度报告》,该报告聚焦“城市创新,美好家园”,展现全球不同地区和类型城市的发展案例。
今年世界城市日以“城市转型,创新发展”为主题,响应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倡议。来自32个国家的650名城市代表、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中国之窗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回顾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以上海中心为例介绍中国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建设领域的创新经验。
本新闻摘自11月2日《新民晚报》
5.【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沪上专家纵论“航海文化+江南文化”
11月1日,“文明交流互鉴: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研讨会在位于上海浦东临港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江南地位与港口发展的历史脉络、江南文化的重要维度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上海的航海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汇通体现等发表各自看法。
在互动研讨环节,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张东苏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围绕“江南文化”,在田野调查、藏品征集、展览策划、教育活动、文献搜集、编辑出版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展开的工作,“我们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展航海文化交流的层级和水平,实现区域性航海与国际性航海历史文化互动汇通。” 张东苏说。
本新闻摘自11月1日《新华社》
6.【上海新闻】[播报人:李想]
看病不再要重复检查
11月1日起,本市37家市级医院之间将率先实现部分医学检验、影像检查项目和影像资料的互联互通互认。这一举措将促进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本市首先在市级公立医疗机构间对规定项目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并将逐步向区级公立医疗机构扩展。
到2020年底,最终实现市、区两级公立医疗机构间的互联互通互认,进一步简化就医环节,让市民省钱省时省心。
本新闻摘自11月1日《新民晚报》
7.【国际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科学家公开课掀起未来大猜想
10月30日拉开帷幕。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米歇尔·马约尔围绕“未来人类能否移居到一个系外行星上”的话题,发表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2019年诺贝尔新晋得主——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格雷格·塞门扎谈论了人们最关心的健康问题。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则为中国年轻人上了十分珍贵的“诺奖第一课”。
米歇尔·马约尔提到,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曾描述过,未来有一天人类会因为地球不再适合生存,而移居到其他星球上,但这样的观点他并不认同。“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足够好了,大家没有B计划可供选择,因此更应该学会珍惜它、保护它,而不是想着如何离开。”
本新闻摘自10月30日《新民晚报》
8.【国内新闻】[播报人:李想]
25个区域可“席地而坐”
每小时只开1公里的车,你见过吗?在国家会展中心外围,有一辆集“洗、扫、吸”于一体的道路污染清除车,经它清扫过的路面,用餐巾纸擦拭后,纸面仍是雪白。
专为进博会配备的污染清除车,每小时只能保洁1公里,可谓将精细化做到了极致。车辆启动后,后部的喷头缓缓降下,高压水柱喷涌而出,对路面、路沿、沟缝等进行冲洗。而洗下的污水,又被车辆立即“吸入”,路面虽然湿润却没有“污水横流”。
第二届进博会 “席地而坐”区域从去年的17个增至今年的25个。
本新闻摘自10月28日《新民晚报》
【结尾】 :以上是2019年10月28日-11月3日一周新闻摘要,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