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我说”一周新闻报道稿 【2019年10月21日——10月27日】
|
“你听我说”一周新闻报道稿
【2019年10月21日——10月27日】
【开头】 :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
本学期的“你听我说”新闻报道又与大家准时见面了。
我是来自五(4)班稚苗中队的新闻播报员:杨诚嘉。
我是来自二(3)班七色光中队的新闻播报员:李想。
以下是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一周重要新闻摘要:
1. 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召开。
2. 中国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闭幕,中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国际肯定。
3. 习近平总书记于10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19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外方嘉宾代表,同他们集体合影。
4. 10月23日是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周年,大桥通车一年车流量超150万。
5.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0月26日下午表决通过密码法,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6.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船25日在青岛入列,综合科考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 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8. 第二十九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呼吁共同维护多边机制,同舟共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9. 10月26日,农业农村部消息,当前秋粮收获已接近尾声,预计全年粮食有望实现增产,总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10.农业农村部21日表示,目前全国80%以上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其中,九成以上采用了集中收运处置模式。
接下来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国内外新闻摘要。
1. 【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滋养初心 坚定使命 知行合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批启动以来,上海市各区各级党委组织有力,积极作为,目前正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更加突出理论学习、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突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更加突出发挥党支部作用,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各参加单位更加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理论,以此滋养初心、坚定使命,结合实际情况、本职工作,提升理论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以学习成果指导改进工作。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要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也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本新闻摘自10月23日《新民晚报》
2.【上海新闻】[播报人:李想]
分类垃圾桶安“智能芯” 收大件垃圾可“扫码约”
小小一枚垃圾桶上的芯片,可收集每户垃圾产生量,追溯不合格垃圾来源;扫微信二维码,可“一键预约”大件垃圾上门收运……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3个多月来,许多街镇在探索用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在航头镇全镇每户家庭的分类垃圾桶、每个桶长负责的收集桶、每辆垃圾清运车、每个垃圾生化处置站都安装了芯片,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各环节进行全过程数据化监管。数据被实时传输到服务站的“垃圾分类数据全过程管理云平台”。
在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一个“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初具雏形,有害垃圾、干、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都有了“电子台账”。平台启用后,垃圾分类成效明显。辖区湿垃圾比例提升至66.5%,纯净度接近100%。
本新闻摘自10月24日《新民晚报》
3.【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5G急救车,实现上车即入院
即将开幕的第二届进博会将首次呈现给世人一个“5G版的进博会”。为了将医疗保障能级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卫健委启动5G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并专门为进博会准备了7辆专用的5G救护车。这7辆专用车上除了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外,还可通过5G设备,直观显示患者的信息,包含心电图、监护信息等,同时,救护车转运的动态定位一目了然。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介绍,患者上了5G救护车就相当于“直接入院”。“通过AR眼镜以及5G网络,院内专家与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可实时互动、紧密配合,共同实施现场抢救,大大提升医疗急救信息的传输速度,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生机。
本新闻摘自10月26日《新民晚报》
4.【上海新闻】[播报人:李想]
“大块头”展品今起陆续进馆布展
10月22日上午,长达20米、重约37吨的法拉帝195型高速巡逻船,分两辆卡车运抵国家会展中心的北广场,随即进入4.1馆开始拼装施工。
此次运抵的法拉帝195型高速巡逻船是首次在亚洲亮相。该船大量采用碳纤维和钛金属等新型材料,配备两台1900马力发动机,最高速度超过55节,其速度是30吨级巡逻船中的世界最快。
随着首件展品进馆,大型展品将陆续进馆,第二届进博会进入了布展阶段,计划在11月2日完成。
本新闻摘自10月22日《新民晚报》
5.【国内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交通部: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内不得进食、躺卧座席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禁止乘客拦截列车,在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乘客不得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躺卧或踩踏座席等。《办法》共7章43条,包括总则、基础管理、客运组织、客运服务、乘客行为规范、服务监督与提升、附则等章节。从国家层面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的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意见》和《规定》关于加强服务质量监管的有关要求,对于推动提高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提升广大乘客出行满意度、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新闻摘自10月26日《新民晚报》
6.【上海新闻】[播报人:李想]
加快建立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
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开幕式21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强指出,加快对接国际标准和规则是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我们将以此次大会在沪举办为契机,加快建立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标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电机系统节能、智能电网终端等方面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国务委员王勇强调,坚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健全高水平标准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为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本新闻摘自10月23日《新民晚报》
7.【国际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美月球车将到月球南极找水“打前站”
美国航天局25日宣布,计划2022年底在月球南极部署一辆月球车,以探明当地水冰的分布与含量。相关数据将用于绘制首份月球水资源地图,为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南极“打前站”。这辆月球车将收集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数据,包括完全黑暗、部分有光和直接受太阳光照这三种条件下的土壤。当月球车上的中子光谱仪发现月表下方存在湿润区域,月球车便会停止前进,并使用长约1米的钻头开钻取样。相关分析结果有助于确定月球水冰的分布。
美国航天局将月球视为深空探测的重要“跳板”,未来计划利用核能从月球南极陨石坑中提取水,助力美国宇航员飞往火星。按计划,美国将于2024年将2名宇航员送抵月球南极。
本新闻摘自10月26日《新华社》
8.【国内新闻】[播报人:李想]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下帷幕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0月22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
大会期间,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围绕“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共商网络空间开放合作途径。
大会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议题广泛,设置了4大板块,共20个分论坛。今年的发布活动评选出“鲲鹏920”等15项代表性领先科技成果,彰显了强大创新活力,成为观察全球最前沿技术的一扇窗口。
大会期间发布的《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和《乌镇展望2019》等成果广受关注,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借鉴和智力支撑。
本新闻摘自10月23日《新民晚报》
【结尾】 :以上是2019年10月21日-10月27日一周新闻摘要,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