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扔掉这五个习惯
|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困惑:明明孩子很努力,可成绩怎么就是上不去?
基础没打牢
小学低年级学习的内容,就是一个一个的“点”。等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开始将这一个一个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网,学的内容是在这张网的基础上去增加难度。有的孩子基础的点没掌握好,那么这张网就会有漏洞。如果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加大力度,学习新的知识,就像用一个有破洞的篮子打水,总是打不满也就不可能学透彻。
不会读题
读题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看题目就只是扫一眼,容易漏字、加字、跳行,这往往会错过一些题目的重要信息,造成孩子对题目的意思理解错误,做错题目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培养好的读题、审题习惯,越早越好,否则形成习惯,越到后来越难改。
依赖家长、老师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中不落后的重要法宝。有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稍微遇到了难一点的题目 ,想了一两分钟想不出来就放弃了。这种浮于表面的学习是无法登上学习高峰的。
家长 、老师陪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急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不要孩子一不会做就立刻讲解给他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向,但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不会预习知识
没有预习的孩子上课猛然一听,可能会很懵,如果课后也没有额外花精力去学习透彻,那么下一堂课就更加不理解,于是这个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预习的好处就会相当于帮孩子提前热个身,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老师讲的知识,填充到自己预习的时候还不懂的地方去。这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可以确保孩子能够把知识点牢牢地理解透彻,再加上课后做一些练习,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不会用错题本
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做错、不会的题目,这个时候,个错题本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场。将这些题目统统写到错题本上,并且进行分析、总结,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将薄弱环节反复练习。平时要经常看看错题本,对自己错过的题目有个大概的了解,在练习的过程中就会有侧重点,尤其是在考试之前,应该重点看错题本,避免同样类型的题目丢分。
归根结底,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多观察孩子的特点,结合孩子自身的问题来“对症下药”,相信孩子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摘自《家庭教育报》总第868期
建平实验小学 家长学校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