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五个秘诀
|
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分一秒都极其珍贵,很多人恨不得让时间倒流。可是对孩子来说,时间似乎是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
时间观念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让时间在孩子心中变得更具象。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时间名词要常说
在生活中主动和孩子提及时间名词。如“昨天”“今晚”“等会儿”“很长时间”“下一次”“有时”等。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这些短语,但是经过家长耐心地引导和长时间的熏陶,一定会慢慢懂得时间的意义。
另外,要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告诉孩子时间是神圣的,不要故意浪费时间。每天24个小时对每个人来讲是固定的,如果在一件事上拖几分钟,就一定要在另外的事上损失几分钟。
比如孩子想赖床的时候,可以拿出闹钟让他确认:“宝贝,你已经晚了几分钟了?”“3分钟。”“所以,等一下上学路上你必须跑步,把这3分钟追回来。”
同样的,如果今天的作业提前完成,家长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节省下来了半小时,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会这半小时的价值。
计时游戏要常玩
准备计时器、闹钟等物品,和孩子定好时间做事情。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且必要,重在家长要坚持原则,千万不要跟着孩子一起拖延。
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我们现在花5分钟收拾房间吧!计时开始!”“3点我们要出发去公园,现在是2点,还有一个小时哦!
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计时器等就发出声响,孩子会想:“啊,时间到了,我得快点儿。”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应一直催促和唠叨,而要慢慢放手,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做事顺序要坚持
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顺序的,比如“先刷牙后吃饭”“先收拾玩具然后才能看故事书”等。为了帮助孩子加深时间概念,明白做事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家长需要坚持让孩子按照顺序做事,培养“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的观念,并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提前告诉他。
规律作息靠表格
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他一起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然后全家都尽量遵守。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每天爸爸妈妈起床后他也应该起床了”“晚上吃过饭爸爸会和自己一起读书,妈妈会去做些家务”。孩子的时间观念就会自然形成。相反,如果家长自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
规则制定后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孩子耍赖发脾气就中止;孩子有进步了要及时表扬,给予奖励。
以身作则最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家长自己也没有时间意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家长做事慢吞吞,怎么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呢?父母都做不好,孩子怎么能以父母为榜样呢?
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时间观念不是瞬间养成的,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实,要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观念,关键的一点是家长要“让渡”部分自由的支配权、选择权,让孩子有掌控感,从而体会到独立自主的乐趣,这样,孩子心中会慢慢生出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深刻的自我认识。
摘自《东方教育时报》总第2305期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