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实验小学
扫描加入建平实验小学微信服务号

栏目导航

对发挥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的探索

作者: 蔡慧宇 发布时间:2019/9/19 19:21:00

    摘要:从党建工作的角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探求二者在目标上、内容上、功能上和形式上的共同点,以及二者深度融合、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途径和方法。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目标———育人,在对师生的影响上两者互相促进,要将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就必须以党建来保障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正确方向,通过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狠抓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宣传方式等途径,发挥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党建  校园文化  融合  引领

 

    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促进和提升作用。作为领导我校建设和规定发展方向的党建工作,越来越需要借助校园文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通过在理论、内容、形式上的一体化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一、 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促进

     1.校园文化与党建的内涵

    文化是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由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和广大学生在教学、科研、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相互交往相互作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物,它同样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表层的内容,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学校各类教学设施( 教学大楼、各种艺术景观、绿化美化等) 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属于这部分;制度文化是学为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师生行为而制定各种富有校园特色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则是每个学校在长期的教学过中发展演变沉淀下来的意识和观念,如学校响力的部分,也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内容。

党的建设就是指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中共为了既定的奋斗目标,围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在新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加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意义更加重大。

     2.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目标———育人。

    在小学,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做真人行正事”为目标。校园文化通过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的熏陶,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凝聚全体师生的黏合剂,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络,把师生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持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对学校的建设目标、发展追求和价值理念有着强烈的认同和信赖。同时,校园文化还会给他们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文化理念、行为准则深深地打上校园文化特色的烙印,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形成和品格塑造,影响着他们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理念和行为。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学生的毕业,辐射影响着学生的家庭,这极大影响着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形成和转变,时刻发挥着文化正能量和文化辐射源的作用。

     3.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促进

    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保证和基本的生命线,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匡正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和发展。

    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更多地在于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式的无形熏陶,而不像课堂教育那样直接灌输,也不同于领导和教师言传身教式的教育引导,但对学生有着更为广泛有效的影响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党建的肥沃土壤,是党建深入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相对于课堂教育的理论灌输和刻板说教,校园文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影响,更加注重通过启发师生员工的自主思考,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和感悟,从而更容易被师生接受和理解,内化为个人的习惯自觉、价值取向和精神理想。

    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二、将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融合

   在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党建工作来主导和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理论和优秀的文化成果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更加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风俗习惯、学校精神等,这是校园文化中最稳定最有影校园文化是学校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和重要的育人载体,党建工作内涵丰富,党建文化也属于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党建工作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应走上前台,用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气息的形式充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力军。党建工作也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把党建工作渗透深入到丰富多彩的师生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去,成为学生的成长良好的思想引领者。

     1.党建保障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正确方向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化,加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社会上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激荡并存,师生容易受到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及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和方向性更加重要。我校党组织通过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教师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段加强学校教职工党员的思想建设,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风,引领广大在校师生,从而确保校园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2.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党组织是我校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自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加强政治引导和主旋律弘扬力度,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党建工作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成果,在引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扬弃传统文化,在中外古今的文化融合和碰撞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品质。

    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和基本生命线,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匡正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党建的肥沃土壤,是我校党建深入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新时期我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心骨作用,引领带动教师、学生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发挥党建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引领作用。

    三、发挥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的途径

     1. 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

    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是全校师生共同责任。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同时伟大的事业也创造着新的时代精神。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民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传统 民主精神,前无古人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创造了新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党建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引导人的工作,必须吸收和传承民族精神的精华,用优秀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志向;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导他们瞄准世界一流勇于探索实践,敢于超越前人赶超世界科技强国,为科教兴国作出贡献。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高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旗帜,用高尚的精神教育、培养人,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把学生塑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学校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最终与校园文化建设都落脚到“做真人行正事”的目的上。

     2.将党建渗透教师思想教育中去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实现育人的重要途径。我校党建则通过组织教职工党员的学习,尤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党支部配合学校行政以区重点课题为载体,整合读书活动、校本培训等开展多项活动。同时,支部组织党员着手“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并以课题形式推进该项工作。资料的收集、学习;对学习型组织特质的理解,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的个案撰写,使党员们的学习力有所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强化,党支部由此获得区先进称号。学校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对各自负责的工作十分认真,能站在学校发展的立场上思考、策划。党支部认真组织每年的中层述职、考评工作。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教育、管理经常性、规范化,既有党史、重要文件的学习等,又有务实的专题业务培训,更有经常性的谈心,积极引导教师们自律、自强,早日入党。尤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党支部配合学校行政以区重点课题为载体,整合读书活动、校本培训等开展多项活动。同时,支部组织党员着手“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并以课题形式推进该项工作。

     3. 利用好网络、媒体等宣传平台形式创新

    利用好网络、媒体等宣传平台形式创新,搭建党建工作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上应广泛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新媒体平台成为校园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利用微信公众号、qq、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让广大师生、家长,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和交流党内知识,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总之,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目标———育人,两者互相促进,要将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就必须以党建来保障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正确方向,通过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狠抓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宣传方式等途径,发挥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