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区化办学 发布时间:2019/11/18 22:37:00 访问:1489 次
2018年11月20日下午,以“项目活动设计的过去与为来”为主题的上海市课改30年系列展示活动小学信息科技专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如期进行。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此,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被纳入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现当中。开场,主题为“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发展”的数字故事用珍贵的影像资料,向大家展现了1988年至2018年间,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开始、普及与发展;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本学科尝试的多种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教学方法。其中,“项目活动”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苏华俊、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余安敏、上海市浦东新区教发院谢忠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倪冬彬、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沈伟栋以及本市各区县的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建平教育集团、金杨学区化办学信息技术教师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教发院教研室教研员陈久华主持。
01 会议报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发院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作微讲座:面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活动。谢老师从当前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出发,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在教学中可培养的学生思维、信息科技学科中的项目学习是什么以及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科技项目学习该怎样做。谢老师的微讲座有理论、有实践,让大家对项目活动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的余安敏作专家点评。余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学科专场活动的重要意义。余老师认为我们的学科教育要“坚持儿童立场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余老师强调,学生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小学开展信息科技教学要立足于儿童发展,发挥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能用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等。余老师还提出三点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学科育人,建立小学信息科技的学科体系以及保留已经取得的经验模式。
02 经验分享
长宁区哈密路小学的蔡纯洁、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丁毅、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闻铭和闵行区教育学院的周纯,以“小学信息科技学科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她们围绕着“项目的主题如何来确定,项目中的问题又该如何来设计?”“项目活动的一般流程是什么?”以及“各环节活动中如何落实学科的核心能力和信息素养?”这三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逐一进行了阐述,给了大家很多开展项目活动的参考建议。
浦东新区园西小学的张瑜和金丽蓉、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的周明、浦东新区新时代小学的汪霞华,以“项目活动教学中落实计算思维的实践”为题进行了“编写趣味游戏”的案例介绍。他们就自己的实践体会,与大家分享了在开展“奇妙的海底世界”、“小白兔捡萝卜”和“海洋活动”这三个游戏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一些做法,给了大家不少启示。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倪冬彬做了总结发言。倪老师认为,经过20年的实践,“项目活动”已经成为了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特征和标志;面对信息化社会下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倪老师用三个词——“继承、融合、创新”,诠释了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