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科技赋能教育 共筑智慧未来 ——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人工智能+”与教育数智化转型》专家讲座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教育生态。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部署,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素养,2025年3月28日下午,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隆重举办《"人工智能+"与教育数智化转型》专题培训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副主任张琰彬老师担任主讲,集团各成员校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活动由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秘书长竺张珺老师主持。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图景
张主任以近期爆火的DeepSeek和GPT-4等AI技术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人工智能从单一技术向“AI+”全领域融合的发展趋势。她特别强调,在教育领域,AI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更在重构教育生态,教师必须具备前瞻性视野,主动拥抱这一变革。
二、教育理念的革新与重塑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思维的火种。”张主任这一观点引发全场共鸣。通过深入浅出地解析设计思维和编程思维的内涵,她指出未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增强智能”——即人类与AI工具的协同创新能力。这一理念为在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考维度。
三、教师角色的转型升级
面对AI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张主任提出教师应当实现三重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从课程执行者到教学设计者,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育者。通过展示国内外智能备课、AI作业批改等创新实践案例,她为教师如何提升数字素养、掌握提示词工程等AI应用技能提供了具体路径。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张主任分享了多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学生科创案例,如手语识别系统、虚拟物理实验平台等,展现了AI工具激发青少年创造力的无限可能。她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避免陷入"刷题式"教育的窠臼,着力培养能够驾驭AI工具的创新型人才。
讲座尾声,主持人竺老师通过对比AI生成与人工优化的主持稿,展现了“工具使用”与“深度理解”的本质差异,呼应了张主任“AI是工具,教育需要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核心观点。
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活动感受
建平永宁小学 姚丽老师:张主任提到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让我警醒,未来必须提升自身数据解读能力,例如通过学情分析系统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再用分层教学设计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辅导。技术不应是“洪水猛兽”,而是重构数学课堂生态的“催化剂”。
金陆小学 李振兴老师:作为成长在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少年更需要掌握与AI协作的能力。讲座中提到的“AI辅助创意落地”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负责天马行空的想法,AI帮忙解决技术实现,这种“人机共创”模式或许就是未来科技教育的常态。
东荷小学 徐洁老师:此次讲座让我意识到AIGC在科技教育中的巨大潜力。我打算在科学课上,利用AI生成的科普视频,为学生讲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可以通过AI编程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培养逻辑思维。我会积极探索,让AIGC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有力工具。
建平城东小学 王燕飞老师:未来教育中,我们要培养的是能驾驭AI工具进行知识生产的创新者,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接受者,这需要我们从课程设计层面嵌入算法思维训练模块,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学习范式。
建平临港小学 时应娣老师:该内容展现了AI技术如何深度赋能教育创新,通过教学内容、模式和科技的“三重创新”,推动教育系统全面升级。核心目标直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数字素养提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金新小学 陈雯雯老师:通过本次讲座,我收获到:在应用技术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引导,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启迪思维、培育创新精神的“智慧伙伴”。
金英小学 蔡瑛姿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更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负责任地使用AI”。这一点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会在教学中融入数字公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凌河小学 张妤磊老师:聆听讲座,核心收获有三:一是重新定位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设计师”和情感引导者;二是提升数字素养,掌握数据解读(如分析课堂行为热力图)、AI工具应用(用ChatGPT生成教学案例)及人机协作设计能力;三是强化伦理意识,警惕算法偏见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书院小学 陈宇琦老师:我将把讲座中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数字素养的青少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香山小学 夏海静老师:讲座中提到的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还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智能化手段,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数智化转型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是一场富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讲座,对于推动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新港小学 周桂花老师:教师可以通过与AI的互动和合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AI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教学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建平实验小学 刘智斌老师:讲座让我收获颇丰,我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项目式学习将设计思维可视化,借助编程思维建立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让人机协同成为滋养创新思维的沃土。
大团小学 苏欣尔老师: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递者转为思维引导者,帮助学生在与AI协作中建立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