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解读文体 深耕教学
|
解读文体 深耕教学
为了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24年3月19日,围绕“寓言”这一文体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暨裘佳老师高级工作坊第一次研究活动。
青年教师乔凤老师和张妮婷老师分别就《陶罐和铁罐》以及《池子与河流》两篇课文展开教学研究。乔凤老师课堂板块清晰,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梳理字词字意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有大致了解。在精读环节,乔老师从称呼、标点、提示语这三个维度出发引导学生一次次在角色的对话过程中感知人物形象,让课堂的朗读环节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在引导学生了解铁罐的人物形象时,以课文中的提示语为例,指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拓展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最后,通过人物自我介绍的视频了解铁罐傲慢的原因,为第二课时揭示文章阐述的寓意打好基础。乔老师的课堂环节紧凑、字词教学扎实有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习得知识。
张妮婷老师执教《池子与河流》一课。课堂伊始,张老师就以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展开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在梳理课文脉络的时候,张老师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区分“池子”与“河流”的说话内容。随后以池子的说话内容为学习目标,明确池子的观点。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本首寓言诗的寓意,带领学生完成从“理解寓意”走向“批判性认知”的过程。张老师的课堂抓住了寓言故事中的寓意,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课后,陈翌红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陈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于教材的研究和课堂的应变能力。针对寓言文体,陈老师指出,老师们在执教过程中需要明确寓言的文体特点即篇幅小、有趣味、有形象、有寓意。老师们需要结合自身的学习去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针对两位老师的具体教学,陈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陈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于教材的运用,小小的语文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中,乔老师抓住了学生喜欢的趣味之处,一步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稳扎稳打。《池子与河流》这一课中,张老师又能抓住书本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
裘老师借前置学习材料,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了寓言的文体特征、价值分析和设计要领。引导老师们揣摩同为“寓言故事”的两篇课文值得挖掘的不同教学策略。作为童话式寓言和寓言诗,作为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作为中国寓言和外国寓言,基于不同的解读角度,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裘老师以《陶罐和铁罐》为例,介绍了从这一精读课文中学习读懂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和人物形象的研究策略,并把这一单篇阅读课文的教学功能,在后续的课文学习中稳定为习练的策略的思考;她又以《池子与河流》为例,明确了作为寓言诗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也肯定了张老师关于诗歌引用对话的双引号的正确标注方式的指导是必要的,能帮助学生读懂内容,理清结构。
此次活动通过课堂授课、交流研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们,老师们一定会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深耕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供稿:朱冰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