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共研共学,共享教育之美
|
共研共学,共享教育之美
春风殷殷,研途勤勤。2024年3月14日,浦东新区二年级“用好教材 关注积累 促进发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四年级“素养本位下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分别在建平实验小学枣庄校区和金业校区如期展开。建平实验三个校区的老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参与了本次主题化区级教研活动。
二年级的教研活动由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汪洋老师主持,活动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观摩和教材培训。
在教学观摩环节,老师们通过观课,深入了解了用好教材的重要性。《“贝”的故事》是一堂识字课。在教学中,丁菁菁老师以识字为本,以“传统文化”为境,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情境、了解字义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还使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同时领略到了汉字的美妙与神奇。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丁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运用关联词进行语言训练。在语境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说好“贝”的故事。这堂课精彩纷呈,又极具文化内涵。
随后,教研员汪洋老师在培训中告诉大家,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好教材,精心备课,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本学期要注意单元学习的目标,充分研读文本,关注课后练习。作为低年级的课堂,老师也要继续加强书写指导,重视教师的书写、范写。
汪老师还指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大量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此基础上,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加强读书课的建设以及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们养成爱看书爱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是受益终身的。
四年级的课堂教学展示是由建平实验小学王音老师执教《琥珀》一课,王老师联系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结合琥珀的样子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关注文本依据,进行逻辑推理,理解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进行详细推测的合理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习得阅读策略,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接着,教研员蒋伟伟老师对《琥珀》一课进行点评,并以“培养理性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为主题做专题发言。蒋老师以“四下第二单元”为例,向大家阐释如何紧扣单元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课堂实践,并分享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
活动最后,由建平实验小学祝文颖老师带来诗歌单元的项目化学习方案《笔底生花,以声传情》的设计与解读。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编排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在创编现代诗歌、合作编撰小诗集的基础上,以“如何用声音更好地传达诗歌情感”为驱动性问题,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围绕活动主题,用不同的子问题带动学生活动。此次是以诗歌为载体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初步尝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春光为序,弦歌不辍,共研共学,齐步前行,育己育人,赋能成长。
供稿:倪文君 李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