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家引领 深思笃行
|
专家引领 深思笃行
12月19日,浦东新区语文资深教研员张展红老师来到我校金业校区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在听完了刘璐老师的《敕勒歌》和唐钰坤老师的《一个粗瓷大碗》两节课后,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首先,张老师赞扬两位老师准备充分,肯定两位老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亮点。
刘璐老师的这节《敕勒歌》用视频导入的形式,配合刘老师亲切自然地过渡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刘老师借助插图、感知,想象和联想,填补学生在理解上的知识盲点,准备非常充分。尤其是敕勒族背景知识的补充,能够和学生迅速联通,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将字词的学习融入到句子中,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连贯地表达。教学有梯度,过程性的指导值得肯定。
张老师也针对这节课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学习古诗词,理解意思很重要。抛开无谓的分析,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来提问,通过调动学生的经验来丰富认知。如“穹庐”这个词,教师还可以适时渗透古代“天圆地方”之说,边讲解边用画图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境。又比如“天苍苍”实则指的是颜色,“野茫茫”指的是“广大”,是一种辽阔的意境。所以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要注意颜色和意境的连接。关于诗词的主旨,也是可以铺垫和渗透的,《敕勒歌》这首诗可以以“风吹草低见牛羊”为抓手,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人们生活在富饶的草原之上,应该是幸福的、满足的。张老师还建议二年级的字词教学可以适当的“放手”,交由学生来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识字工具和方法运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唐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一个粗瓷大碗》是三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承接这一单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吗,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目标,学生们要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自主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感人故事。通过关注人物言行,思考其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张老师提出,略读课要有略读课的滋味,不能和精读课文一样由老师引导着学习每一自然段,要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要展现学法迁移的成果。《一个粗瓷大碗》中,“碗”的确是主线,但是重点是人物围绕这只碗所展现的形象,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视角放在人物身上,问题的导向也是以赵一曼为主来提问的。另外,教师的语言在总结时要高于学生的解答,无论是专业用语还是思想境界,要带领学生拔高一个层次,这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在专家的引领下,立足课堂教学的“真问题”,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能力的自我审视与提升,对守好课堂阵地有了更深的共鸣和展望!
撰稿人: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