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 教研从“新”出发
|
立足新课标 教研从“新”出发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分数初步认识(二)”单元教学研讨》
——记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名师课堂及讲座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想要更好地绘制育人蓝图,就需要在学习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深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开展结构化的教学实践探索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在真正意义上落实、落地的过程,更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深度研究工作,聚焦单元、深挖教材,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整体把握教材,10月18日,我校教育集团的数学教师共同积极参与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分数初步认识(二)”单元教学研讨》的展示研讨活动,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潘小明老师在为大家带来精彩教学展示的同时,也结合课例对作了关于解读新课标、开展结构化教学实践的讲座。
什么是单元的结构化教学?潘老师用一节精彩的“小探究——分数墙”为各位老师解开了探索谜底的序幕。课堂伊始,潘老师为孩子的自主探索抛下了问题:怎样把课上好?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而随着“自己想、尝试做、大胆说”的想法生成,由学生真实问题情境产生的课堂序幕正式拉开。“看到分数墙你会想到什么问题?”“什么是分数墙?”“分数墙有什么用?”潘老师以问题串的探索与解答串起了整节课的教学。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发现分数墙能表示哪些分数、分数之间比较大小,还是进一步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探究比大多少?潘老师都能恰到好处地追问学生——它们变成了几?为什么变成这个分数?无形中引导学生对于寻找相等的分数的作用,也就是分数的计算是建立在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理解,也为串联起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埋下了伏笔。课堂中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用数学的思维不断思考,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以真实的课堂呈现让在座的教师深切体会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接着,潘老师又从新课标理念的实践性解读方面对本课案例进行了解析。
首先明确教师应该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充分领会新课标对于教学的新要求:第一要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能够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第二要选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在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鼓励学生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第三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于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所改变。
其次,围绕“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单元教材和学情分析提出了几个思考并作出分析:(1)教材提供的例题不是学生自身的需要,那么学生真实的问题可能在哪里?可能在与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能表示某个具体数量,沟通了分数与整数之间的练习,为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2)面对图示学生能够直观感知,但是是否能够说清道理?虽然有难度,但说理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培养推理意识的重要载体,在说理过程中的发现才更有意义。而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更贴近数的本质表达,也突出了“计数单位”这个核心概念。(3)为什么要找相等的分数?学习相等的分数有什么用?可以在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中让学生主动去找相等的分数,感受其意义。(4)不惧挑战性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怎样的问题才是真实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呢?可以结合分数墙引导学生去发现真正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再次,潘老师还从新课标对于本学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对本单元进行了分析,并从结构化教学的角度分享了对于本单元内容如何进行调整,即主要体现在增加简单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计算。让学生产生真问题,因为这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联,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体验分数单位及其重要性,感悟转化思想,感悟运算的一致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价值。
潘老师从“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途径丰富化”、“核心素养真实落地”等方面分享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的思考,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与会老师深刻体会到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并敢于表达,学习的效果也能达到新高。结构化能更有效地突破因课时设计导致的知识碎片化,瞻前顾后、上串下联单元设计体现了“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的“三会”理念,充分考虑知识前后勾联的阶段性,通过设了解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与调整,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在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意识、应用意识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潘老师以精湛的专业素养,身先士卒进行教学展示,给老师们可行性建议,为老师们拨开了心中的迷雾,让各教研组能巧借“东风”,优化思路,及时反思教研、优化教学。通过这样面对面的现场指导,老师们对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汲取教学的养料,同时也及时“反刍”——给出的建议,从而在新课标引领的教学探索路上弹奏更出色的教学篇章。
真正的学习,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每一次的思考与回味,都体现出教师更精彩的自己。立足新课标,凝聚团队智慧,教研从“新”出发,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将继续向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更深更远处探索。
供稿人: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