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观课评课
|
2021年12月10日下午,樊睿媛高级教师工作坊活动在二(10)班如期举行。本次工作坊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观课评课思考,成员们选取自己所听的展示课,围绕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观课后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朱萍老师结合《11-20的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两节课谈了如何“建构数学大单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数学大单元的建构,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重数学知识及各章节之间的内部结构和联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最终帮助学生构建模块化的知识框架,建构完善的知识与方法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1-20的数》此教学内容属于“数的认识”大单元。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开始,也是认识整数的数位和位值的关键一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十进位值制的本质,初步培养数感。从“数的运算”大单元角度来进行的一次尝试。本节课的重点是要体现相同计算单位的个数相加减这一算理本质。
张瑜倩老师结合李祺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谈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设计了学校采购课桌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猜测结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便于学生体验和发现规律。同时,设置了两个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左边、右边算式各自的共同点、左右两边数的联系。设置一定的台阶,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推理思维。整个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再通过举例验证、说理验证其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推理能力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提高。
徐志英老师就两堂《乘法分配律》的课,交流了体会。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学习这几个定律的难点。李老师和蒋老师充分抓住了运算法则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经历了发现-归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并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田桦老师也是针对《乘法分配律》这两节同课异构的课谈了自己的体会。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重要的运算定律,这个规律表面上是两种算式形式的互通,但实质是乘法意义的沟通。李老师和蒋老师都选择了这个内容,但她们的切入角度不同,教学环节的推进也不同。两位老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重点并不是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都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以及验证猜想的能力。
康妮老师除了谈观课感受以外,还提出了一些困惑:如《认识11-20》的数上完后,为什么学生在下一堂课中摆数的时候还会出错,包括对十几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理解和不熟练,教学中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否应该增加笔头习题?因为自己在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感觉课堂中既有探究又有落实,深受启发。此外,《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们最要学习的应该是什么?
最后,樊老师先解答了康老师的困惑,然后从大单元的角度针对每一节展示课进行了特色和亮点回顾,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让组员们对于这些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针对每位学员的发言,樊老师做了点评,肯定老师们能在忙碌的工作中认真听课学习、思考质疑。
本学期忙碌而充实,集团公开课、区级公开课、风采杯比赛课、风采杯展示课……每一节课都凝聚了上课老师们的心血,教学理念和教育智慧得以充分展现,给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机会,从中汲取养分,受益良多,本次中高坊的活动,让我们对课的理解更深刻。团队成员们都探索着、思考着,在樊老师的引领下,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在分享中不断进步。
供稿:田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