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
2021年12月10日,杨惠琴高级教师工作坊本学期第四次研修活动在枣庄校区五(10)班教室如期举行。全体成员在杨惠琴老师组织下就“让小学科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这一内容结合自己本学期的组内公开课或比赛课做了回顾和梳理。
活动在杨惠琴老师发言中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由团队成员依次发言:
黄磊老师分享了《隔物吸铁》一课的探究活动:从分析当前探究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出发,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演示游戏“滑旱冰”,引出“磁铁除了能隔着木板吸铁,还能隔着什么吸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预想。然后再去试验,边试验边记录,再接着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结论。通过先观察思考,再游戏,交流自己的玩法,并围绕着“在回形针、大头针和磁铁中间隔着什么”进行分析,得出磁铁还能隔着水和空气吸铁。
王雪丽老师分享了酸碱指示剂变色花的探究活动案例:她指出探究活动需要优化活动设计,提升探究实效,用“瞒天过海”的教学策略,将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目的暂且不告诉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好奇白色花变色的秘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蔡慧宇老师分享了设计《饮食健康》这课探究活动的体会:首先,创设情境,由“老师身边有两位同学,请观察他们的饮食习惯,说说这样好不好” ,开始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说说讨论结果,情景扮演该如何劝说这两位同学改掉坏习惯。再由此得出人体需要摄取不同的食物,来获取全面的营养成分的结论。再通过组装金字塔拼图,了解各类食物需要摄取的量的多少。最后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为自己搭配健康自助早餐,巩固科学饮食要多样、均衡、适量。事实上所有探究都始于问题,用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只有适应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才能学得快乐。
奚淼老师分享了《昆虫》这一课探究活动设计的实践与尝试: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昆虫的标本或图片,找出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蚂蚁的相关资料、观察蚂蚁相关照片,发现它们为了适应地面的生活,虽然翅退化了,但它们仍符合昆虫的形态特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是密切相关的;接着让学生通过绘制昆虫身体的形态特征图(或制作昆虫模型),进一步加深对昆虫形态特征的认识;最后的拓展内容,通过阅读课本上关于“昆虫口器”的小资料(及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昆虫的形态特征是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的。
这次活动体现出工作坊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着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相信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坊成员们定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撰稿:奚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