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
5月28日,康佩君高级教师工作坊第三次活动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围绕两个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1、结合新秀杯、菁华杯教学比赛进行主题研究“以德树人”。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做好道法德育教育主阵地教学。2、根据标准选择自己所教的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对标标准《制定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探索多元作业模式》。
康佩君老师从三个聚焦切入:聚焦道法统编教材,提升教师学科素养;聚焦道法课堂,实施“立德树人”; 聚焦校本课程,提升学生道法素养,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如何让“立德树人”在道法课堂上落地生根。
张蕾老师以探索以单元为主题的多元作业模式为主题,结合了新秀杯、菁华杯比赛中几位老师的作业设计,阐述了以单元为主题的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教师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把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妍老师从“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加强研究,联系生活实例引领,明辨是非”这三点讲述了《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陆佳沁老师就“智慧德育,落实立德树人”为主题,从《买东西的学问》《小水滴的诉说》《同学相伴》这三堂比赛课中感悟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三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逐步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运用智慧德育的方式,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诸依薇对自己新秀杯展示课《同学相伴》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学生道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居雯琰老师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为学生灌输一些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品德,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和丰富德育内容,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立德树人理念有效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去。
教研活动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另一种关键形式,工作坊活动给了教师们一个相互借鉴、交流、促进的机会,可以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