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
2020年12月22日下午,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观摩教室参加了期末教学教研活动。
本次数学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基于课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给予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市教委努力从教学资源、实施载体、过程性测评、学习品质诊断、研究性学习支持以及个性化空间支撑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组建专家团队带领各学科中的领军教师潜心研课、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打磨出一整学年的“空中课堂”优质课程视频,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视频课程资源,免费播放。这套课程资源可支持教师教学准备与实施,支持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因材施教。
“空中课堂”不仅解决疫情期间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在疫情后期学生返校复学后,这一节节的精品课更是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学习的优质资源。“空中课堂”提供了教师们更好的学习平台,如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因材施教就是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研究主题之一—“学习—模仿—再绎—提升”。如何让“空中课堂”更好地融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是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
首先,五年级组康妮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这节《小数的应用——水、电、天然气的费用》,是我校樊睿媛老师参与上海市空中课堂教学录制的一节精品课。以生活中的三种日常生活中所必须涉及的费用入手,解决了学生学习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电费的学习中,为了和生活接轨,康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环节:这个月是几月?今天抄表得到的数据是什么?11月抄到的数据是什么?让学生去从实际生活中去理解上月抄见数和本月抄见数。包括后续学生对于人民币要四舍五入的这个知识点,也让学生们明白现在117.417是现实生活中收不到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与生活接轨,从而学以致用。此外,康老师在教学电费账单时,让学生探索电费是由峰时电费和谷时电费组成,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当学生能理解电费账单怎么计算后,水费账单也是共通的,水费是由供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组成。由此,再去学习天然气账单,学生们就学的比较轻松。最后康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了通过计算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其实就是运用小数的四则运算。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并讨论互动,提高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课后,徐志英老师对于如何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进行了交流。通过 “观看”到“记录”,从“学习”到“反思”,在空中课堂的教学中得到了不少的经验与启发。总结了线上教学的优点:1、注重方法提炼,突破学习重难点。2、关注练习层次,明确练习目的。3、把握错题资源,分析错误原因。4、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但线上教学也有自己的不足:空中课堂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基本的互动、知识的内化程度不足、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针对这样的情况,五年级教研组充分利用了空中课堂中小数的应用---水、电、天然气的费用一课的优良教学资源,并结合了线下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回家通过询问家中长辈或百度的方式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利用师生间、生生间有效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三张单子上的一些生活常识,并有效的利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进行正确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衔接更加平稳高效。
最后,田桦老师对于数学组的期末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分享了本学期教师作业批改工作。表扬了每条年级组优秀的作业批改,并对所有老师提出了下一阶段期末收尾工作的要求,其中包含空中课堂教案的修改,以及备课修改反思检查等工作的务虚。
本次活动推进了全体数学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活动内容充实、扎实、从而夯实了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供稿:邱晴 田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