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莫忽视 自我保护我能行”
|
公共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校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当在正面遭遇坏人时,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怎么做呢?迅速坐于地面,双手置于身后,并控制方向,正面面向坏人,双脚前后踢向坏人膝盖附近,同时发出短促、有力的“坏人,坏人,110”口令。又或者“抱大腿”:紧紧抱住坏人小腿,一屁股坐在坏人脚面上,双脚交叉牢牢夹住,用力拉坏人膝盖后部韧带并向后躺倒,注意头部不能放在坏人两腿之间,这样坏人绊倒后,会压住自己,逃不了,最重要的是,坏人摔倒后迅速向反方向逃跑,以免被再次抓住。
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安全分以下几种情况:步行、开车、乘电动车、骑自行车、公共交通、大型交通如飞机、火车等,不管选择哪一种出行方式,都应该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二至五年级的孩子在活动中了解到步行、乘坐汽车、电动车等不同出行方式时必须要注意的安全知识。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教导孩子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我校在精心培育学生的同时,更致力于保护他们的安全,确保他们能够在一个安全、健康、友爱、温馨的环境下茁壮成长。通过本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全面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