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实验小学
扫描加入建平实验小学微信服务号

栏目导航

“你听我说”一周新闻报道稿 【2019年10月14日——10月20日】

发布者: 沈卫红 时间:2019/10/14 16:10:00

“你听我说”一周新闻报道稿

【2019年10月14日——10月20日】

 

【开头】 :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

本学期的“你听我说”新闻报道又与大家准时见面了。

我是来自五(4)班稚苗中队的新闻播报员:杨诚嘉。

我是来自二(3)班七色光中队的新闻播报员:李想。

 

以下是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一周重要新闻摘要:

1.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致贺信,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3.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致贺信。

4.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10月18日正式开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军事体育综合性大赛。

5.  10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相比1992年16.2天的“峰值”,降幅达42.6%。

6.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粮食产量实现稳步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7.  10月19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会,选举出14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成员,以接替将于今年年底结束任期的成员。新成员将于2020年1月1日就任。

8.  10月14日国家电网宣布2年内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到2024年将全面完成建设。

9.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接见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驻湖北部队副师职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

10.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10月17日至21日在吉林长春举办。歼-20、运-20将首次展翅空军航空开放活动。

 

接下来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国内外新闻摘要。

1. 【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度实现“一键购票”

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8日开幕,艺术节今年首度实现“一站式购票”,为申城市民观众提供更便捷、更贴心、更精细化的票务服务,42台共96场参演剧(节)目、“艺术天空”系列演出以及“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艺术教育等演出活动,覆盖了全市16个区的大大小小的剧场以及露天场地。

如今只需登录艺术节官网点开票务页,就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剧场(东方艺术中心、上交音乐厅、上剧场除外)有关艺术节演出日程和排期,观众不但能“一键购票”还能自行选座。专用取票机还实现了异地取票的可能,网络购票的观众无需再为不同演出跑到不同剧院去取票,真正做到“一机在手,人无我有”,省时省力超便捷。

本新闻摘自10月14日《新民晚报》

 

2.【国内新闻】[播报人:李想]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高度肯定了少先队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对新时代少先队员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孩子们“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0年来,鲜艳的红领巾、崇高的队礼,是一代代少先队员刻骨铭心的记忆和骄傲。他们高举红色旗帜,团结奋发向前,充分展示了中国少年的风采。

少先队员要爱国爱党爱人民,要人小志气大,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小荷露尖、蓓蕾初绽。全社会共同关心少年儿童,要努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之培养为能够担当重任的国家栋梁。

本新闻摘自10月13日《央视新闻》

 

3.【上海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国家会展中心地下通道试运行

搭乘接驳车7分钟抵达虹桥枢纽

距离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10多天,连接虹桥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的地下通道于10月15日上午10点进行试运行。这条地道的一头“藏”在“四叶草”虹馆的正下方,搭乘地道内的接驳车经过上上下下的坡道,穿过商业体下方的多个弯道后,用时7分钟可抵达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再去搭乘地铁2号线、17号线就很方便。整条地道仅作通行之用,两旁也不设任何店铺。之所以会有上上下下的坡道,是因为地道在建造过程中,穿越了小涞港、外环铁路、新角浦河等“路况”,不同路况施工的深度略有不同,地道内还预留了防汛功能。地道在10月15日试运行后,预计将于10月25日正式开通。

本新闻摘自10月15日《新民晚报》

 

4.【国内新闻】[播报人:李想]

雪龙2”号首航南极

中国开启“双龙探极”考察新格局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5日首航南极,将与“雪龙”号共同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此次南极考察由来自105家单位的413人组成,为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极考察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南极考察将充分利用船舶、海洋、陆地、空中、考察站等平台,通过多学科联合观测,实施新站建设前期工程、开展业务化观测、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等工作。

“雪龙2”号将冲锋在前,利用强大的破冰能力为“雪龙”号开辟冰道。11月下旬“姐妹俩”将在中山站见面。

本新闻摘自10月15日《新民晚报》

 

5.【国内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

10月20日,世界互联网的“中国时间”再度开启。上午10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本届大会以“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政府、国际组织、领军企业、技术社群和社会团体的1500多位重要嘉宾受邀出席。今年新增的“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将在大会期间举行总决赛,这一聚焦互联网双创领域,打造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国际性赛事品牌,将有力助推全球互联网合作创新,激发互联网创业活力。

本新闻摘自10月20日《新民晚报》

 

6.【上海新闻】[播报人:李想]

科学家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

两周后,上海滴水湖畔,星光璀璨——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约70位顶尖科学家将齐聚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诺奖科学家代表现代科技最高水准,是全人类的财富,应当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网红”,我们最应该追的“明星”。

淡泊名利,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科研路上的点滴突破,离不开踏实作风和“甘坐板凳十年冷”的精神,也正因为低调,很多大师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诺奖科学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只有励志故事,还有诸多现实意义;他们的成果,与全人类命运和亿万人福祉息息相关,既“高精尖”,又“接地气”。

娱乐八卦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流量终究不会持续太久。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成果,会被载入史册。时间终将决定,哪一片星空最为璀璨。

本新闻摘自10月15日《新民晚报》

 

7.【国际新闻】[播报人:杨诚嘉]

NASA展示新型宇航服

登月宇航员将告别“兔子跳”

10月15日,NASA展示了两款新一代宇航服的原型。它更轻、更灵活、更先进,可以执行更复杂的任务。2024年前往月球南极的宇航员将会穿上它。其中一款原型用于发射阶段和重返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它融入了安全技术,用于在发射阶段、紧急情况、月球附近执行部分高风险任务以及在返回地球时保护航天员的安全。

第二款宇航服则是为探索月球南极而设计。宇航员能扭腰,能在月球行走而不像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那样只能“兔子跳”,还能跪下以采集样本。他们甚至可以移动手指。这两款新型宇航服是太空工程技术发展的成果,革新了宇航服的概念。

本新闻摘自10月19日《新华社》

 

8.【国际新闻】[播报人:李想]

无论古今中国故事都好看

2019年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于当地时间10月14日开幕。今年的电视节上推出了四大聚焦国,中国是其中之一。

今年,“聚焦中国”活动继续沿用去年“精彩中国 故事之源”的主题,在“主宾国”活动的基础上升级活动规模,提升推介质量,向世界持续介绍中国最新、最优质的影视节目内容。

今年推介了12部优秀中国影视作品,由上海出品的动画电影《江南》更是被专家赞为“最喜爱的中国作品”,同时12部作品中还有一部来自上海的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也赢得观众的掌声。中国的故事,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能吸引各国观众的目光。

本新闻摘自10月16日《新民晚报》

 

【结尾】 :以上是2019年10月14日-10月20日一周新闻摘要,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