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知多少
|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餐桌上的规矩,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一些演绎与变化,有时也因为地域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异,但有一些通用的规矩要知道。
1、长者入座后方可入座,上菜后要等长者或客人先动筷。
长者先入座大多数人能够做到,一般正式场合的就餐桌子基本是圆桌,上菜后,基本是约定成俗地将菜先转到主宾位置,先让主宾动筷。但很多孩子,忽视这个细节,菜上来之后,本着“就近”原则就动了筷。
2、吃菜喝汤要小口慢咽,不可大口吞咽出声。
这个习惯是日常养成的,不管在家还是在外,要养成良好习惯,否则到了正式场合,会控制不住。
3、嘴里含着食物不要说话。
这种习惯要从小养成,现在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外就餐出现“嘴里塞满食物讲话”时,大家的形象会打折扣哦!
4、长者在讲话时,要放下筷子停止进食以示尊重,不要只顾自己进食。
长者或客人在用餐时讲话,你却埋头大吃,是一种严重有失尊重的做法。
5、避免在餐桌使用牙签,若需也一定要以手或餐巾遮挡。
吃饭塞牙时有发生,但尽可能要忍一忍,离开餐桌再用牙签,无论父母还是孩子,在餐桌剃牙,是没有任何美感的。
6、善于倾听,不要打断长者及客人讲话,不要抢话。
尤其是孩子,在餐桌,要多听少说,更不要“喧宾夺主”。小孩子有时候会急于表现自己的观点,打断长者或客人的讲话,这是非常不礼貌的,真要发表观点,可以等长者或客人讲完时略作补充。
7、长者或客人起身时,要主动站起,看是否需要帮忙。
席间,如出现长者或客人起身时,可能是出去接电话或者如厕,这个时候要主动起身帮其开门,或者礼节性询问要不要陪同。
8、离席要让长者或客人先走。
散席时,千万不要一马溜烟地先走,要先让长者或客人先走,然后检查一下房间内是否有客人遗漏物品。
餐桌礼仪,是一个体现个人素养的场所,如何体现出尊重、礼貌并且不卑不亢,是需要一定积累的,所有的规矩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融会贯通。一路成长的你,也在一路积累着经验。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