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教学科研

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发布者: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8/1/9 8:04:46

一、指导思想

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我校数学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59 号)的精神与要求,制定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等第制评价方案。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

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更多地指向:“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数学任务更多地需要有意义的“做数学”过程,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评价,也要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形式、手段和方法,可以是考试,动手操作,撰写数学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小组实践活动等等;自我评价、面谈、提问、日常观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结合区教科中心规定的“四结合”评价方式,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既书面考试、口试、动手实践、平时表现的有机结合。

 4、评价关注过程与能力

要注重对过程性知识形成与掌握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

三、目标任务

1.整体设计评价方案

数学教研组和备课组要整体设计每学期的评价方案,可根据本“评价框架”中所提示的学习表现的观察点示例(包括活动、练习、作业、测验表现等),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次数、时间或周期。建议对每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评价次数;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可以基于“模块”或“单元”(每单元一次)进行。

2.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应以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说习惯、操作习惯、练习习惯等)的养成为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关注不同评价方式的选择

要加强过程性、诊断性评价,把握不同评价方式的特性,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对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通过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过程记录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于学业成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口头测验、书面测验、操作解答和作业分析等方式

4.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或调整教学方式,或提供学生改进学习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动力等措施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完善校本评价的管理机制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逐步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保证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工作顺利实施。教研组应根据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标准,督促教师按照要求实施评价。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微调,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学校可建立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平台,优化对于评价过程的管理、评价资料的积累、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四、评价内容: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

1.课堂观察中的即时评价    

课堂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给学生以鼓励、指导,以便于学生自己及时作出反思与调整。教师针对每节课学生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适时口头评价。并对于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和记录,以促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实践操作情况的评价    

依据教材相关内容设计有现实意义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作业,可以是调查访问的形式,也可以是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对学生所学数学内容感兴趣之处进行总结。并依据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评出相应等级,评出优秀作业进行展览。并指出做得不够好的方面,以促进下一次出现更多的优秀实践作业。

3.家庭作业情况的评价    

根据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并给予相应的等第评价,突出的现象辅之于教师点评,具有激励性,又引起学生的反思。对于作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 

(二)阶段性评价

1.单元“整理与复习”评价

在各单元知识学习完毕后,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并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办成数学小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并且评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2.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单元测试,可采用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① 自评。    

学生自己针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也可设计学生纠错反思。也就是把本单元学生的错题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更正。

②教师评。

评价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③家长评。   

家长依据孩子在家的学习和作业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

例:单元内容学生自我整理与反思

(三)学期终结性评价  

 学期终结性评价一般由面试、实践检测、平时表现、期末测试四部分构成。

1.面试内容包括:口算、听算、表达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2.实践检测    

实践检测的内容和形式,应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实践检测的形式主要有:动手操作,调查统计,信息收集和整理,参观访问、实际操作测量、设计制作等。动手操作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有所选择。实践检测的评定可用等级制。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合作精神等。

3.平时表现

结合前面的“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进行综合评定。

4.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等。

5.期末总评等级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