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和谐校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努力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为发展学校公益事业、完善校园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弘扬中华民初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的行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手段。我校要以“服务校园、服务身边”为宗旨,努力使校园急救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我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的特色和亮点。
二、组织架构
1、组长:沈伟栋
2、志愿者协调员:童文超
3、志愿者:全体教工团员(班主任老师除外)
三、服务内容
理论学习急救技术,应对校园突发安全事故。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服务学生、服务校园”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校园急救及应急措施的理论学习,团支部书记童文超老师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实施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急救志愿者服务活动。
2、广泛宣传,做好登记。要从广泛宣传入手,认真做好校园急救志愿者的造册登记。
3、加强管理,树立形象。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到活动经常开展、队伍不断壮大。
普及救护知识,维护校园安全
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教师在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中的应急处置水平及自救互救能力,10月9日下午,建平实验小学教工团组织团员教师作了一场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经历过上海市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的王春斌老师为青年团员做了详实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他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急救知识,重点讲解了外伤事故急救、溺水的急救处理、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王春斌老师亲自示范了三种紧急外伤的包扎方法。团员教师根据王老师讲述的动作要领,分组进行点对点的包扎救护练习。在实践过程中,团员教师们纷纷感受到,看似简单的包扎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错漏,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难以在短时间内为伤者提供最好的安全救护,团员们深感校园安全责任的重大。
在溺水的急救处理法中,王春斌老师详细介绍了溺水救人五步法,分析了溺水的过程,控水的危害,对溺水的处理程序进行详细解说。在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中,王春斌老师重点介绍了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
整个培训过程形象生动,详实的案例讲解,让参加培训的青年团员教师真正体会到意外伤害中急救互救常识的重要性,在关爱学生生命健康、倡导校园安全生活、提高教师公德意识等方面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